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人民的一切健康。
月初,武汉医保 " 新政 " 正式实施,因 " 门诊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 个人账户资金划入额减少 " 等改革内容," 武汉医保改革 " 等关键词登上多个网络热搜。
9 日,处于舆情旋涡的武汉市医疗保障局针对 " 争议 " 做出官方回应,医保的最终目标是在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前提下,追求最大程度的医疗公平。再次强调改革强化了统筹基金支撑能力,在人口老龄化、就医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趋势下,更有利于保障参保职工的权益。
其实说到底,医保资金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它跟纳税是一样的,并不是说纳税多,就能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
接下来,武汉市还将出台相关配套惠民医保政策。比如,增加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增加医保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保障病种、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报销政策等,最大程度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笔者梳理发现,现行武汉职工医保制度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实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其中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小病。此次引发热议的医保改革则是去年 12 月 31 日正式印发的《武汉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于今年 2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细品本次医保改革的关键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渠道的放宽:创新引入 " 门诊共济 " 制度,将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根据政策规定,在职职工普通门诊统筹起付标准(即 " 起付线 ")为 700 元 / 年、退休人员为 500 元 / 年,医疗机构等级和报销比例成反比;实施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个人账户可以用于支付参保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费用。
二是个人账户计入金额的减少: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计入由原来的单位缴费的一定比例和个人缴费的全部,转变为只划入个人缴费部分。改革个人账户划入比例后,增加的资金全部进入武汉市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的已有积累部分仍归个人所有,不受影响。
其中 " 矛盾 " 的聚集点就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的减少。根据 " 新政 " 统计,全市在职人员个人账户年均减少 1373 元,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年均减少 1992 元,在职灵活就业人员门诊和购药补助年均减少 1476 元,退休灵活就业人员个人门诊和购药补助年均减少 1598 元。换句话说,每个月划拨到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少的那部分钱,被拿到 " 医保大池子 " 里进行了全国统筹。这相当于伤害了广大人民,特别是退休职工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反应最为激烈。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医保账户构成结构是个人缴一点,单位缴一点,个人缴的就进了个人账户,单位缴的一部分进个人账户,一部分进了统筹账户。通常,我们去药店买点药,去医院看个小病,都是刷医保卡,从个人账户里扣钱。遇到需要住院的大病呢,则要用到统筹账户了。
所以,相比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的钱,由自己掌控,是自己肉眼看得见的一笔钱,支配度要更高。而此次改革以后,单位缴纳的那部分,全部纳入统筹账户,这样一来,个人账户就少了一部分资金来源。
我们知道,在职职工基本处于青壮年,不去或很少去医院看病,医保卡拿在自己手上,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广大退休人员就不同了。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按照最低标准,改革前,每个月个人入账 286 元,改革之后划拨到个人账户的只剩下 83 元,每月减少了 203 元,全年就是少了 2436 元。简单地说,就是现在个人医保卡里的钱每个月肉眼可见地在减少,他们本身又经常要看病,所以会有一种自己的钱被拿走了的感觉,觉得基本权益受到了损害。
而来自武汉医保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市 60% 以上的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趴在年轻和健康群众的账户中;而广大患病群众的个人账户结存不够使用,个人门诊自费负担较重。
说白了,很多钱躺在个人账户,得不到有效利用,而统筹账户的钱又不够用,于是医保改革就进行了辗转腾挪。这样一来," 医保大池子 " 里相关部门能统筹的钱更多了,换来了门诊报销的范围和比例的大大提升,而且以前一些常见病,门诊不能报,现在可以报了。
但是明明是躺在自己账户的钱,现在被国家统筹了,拿去给别人看病报销,大爷大妈们坐不住了。其实你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医保本身
是互助共济性质的保障体系。
纵观此次改革,其次很难用简单的对错来评断。因为但凡改革,必定会涉及到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那就会有阵痛。但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是,减少划拨到个人账户的资金,根源在于整个医保基金的大池子缺钱了。
首先,医保从无到有,现在退休人员享受待遇,但当年可能并没有缴纳。这部分成本,其实是分担到了这些年缴纳社保的人头上。
其次,过去三年的防疫,尽管医保局明确,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但医保基金依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疫苗、核酸,以及确诊患者救治费用等开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之前的防疫等支出买单了。
医保基金的钱越来越少,统筹能力受影响,于是就只能从个人账户里挪一点,这是大调整的总体背景。
笔者看来,医保更大的难题在于,未来的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在职劳动力减少,退休人员规模扩大,也就是说,未来缴纳医保的人越来越少,享受待遇的人越来越多,医保基金的收支压力,该如何破解呢?
欣喜地看到,新政能让大家 " 方便买药、买得起药,方便看病、看得起病 ",必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目前,武汉正密集出台便民措施,29 家定点药店增加到 1000 家,近期还将会把所有符合条件的药店纳入统筹结算范围,相信改革前 " 下楼就近买药 " 不会有变化,更相信今天定比昨天好,明天定比今天好。
作者:江城子
编辑:周鑫
编审: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