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宙世代元宇宙 ZAKER智慧云 免费视频剪辑 合作 加入
钛媒体 02-07

铁了!人民币基金「黄金时代」开启

视觉中国

一纸公告搅动了整个 VC/PE 圈,有人欢笑,有人叹息。

注册制的全面开放,解决了投资圈最头疼的退出问题,促进募、投、管、退自循环,带动 " 源头活水 " 流转,提振 LP 对一级市场的信心和活跃度,加速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的升级。

人民币基金的 " 玩法 " 也愈发清晰。上市不再是企业的 " 终点 ",而是企业盈利、获得市场认可的起点,上市破发屡屡出现,IPO 退出的获利空间在逐步收窄。

倒逼投资机构 " 投早、投小 ",挖掘更具有潜在价值的创新项目,提升获利空间,注重投资质量而非投资数量,同时,投资机构对于产业的理解、价值项目发展方向的判断将成为未来的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在 IPO 端的功能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引导全社会资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资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加速一二级市场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科技领域集中,为构筑新发展格局发挥资本市场力量。

这些都标志着,未来人民币基金将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中大展拳脚,开启黄金时代。

眼下,中国正在处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过去专注互联网领域投资的 VC/PE 机构,纷纷向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赛道转换,这些项目的成长需要长时间、需要 " 长钱 " 的投入。

以往 VC/PE 快速获利的投资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时代更迭之下,VC/PE 背后的 " 金主 " 已从高净值人士、产业资本、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为主的资金,转换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国资资金," 钱 " 的拥有者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

" 钱 " 拥有者变化的伊始可以追溯到 2014 年,当年供给侧改革成为重点,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随后,各级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2 年党在二十报告中再次提出 "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为优化融资结构进一步指明方向。

政策的驱动将成为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本如何在政策之中探寻到正确的利益发展曲线,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数据已给出明确答案。

募资篇:人民币基金迎来黄金时代,外币基金募资数量下降40%

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 7061 支,同比上升 1.2%;披露募集金额 21582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2.3%。

从募资币种来看,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新募人民币基金 6974 支,同比上升 2.4%;披露募集金额 19086 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 0.4%,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数量和金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外币基金募资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据数据统计 2022 年新募外币基金 114 支,同比下降 40.6%;披露募资金额达到 2496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8.6%。

过去 10 年,美元基金一直是中国风险投资的主力,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时期,美元基金的占比超过 70%,如今手机内所使用的大部分 APP,背后都有美元基金的支持。

近两年情况急转直下,2021 年监管政策趋严、中美博弈复杂形势加剧、中概股退市回归港股和 A 股上市、美元基金投 " 不进 " 硬科技项目等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使得美元 LP 对于中国市场是否持续加码顾虑重重。

"2023 年美元 LP 对中国的兴趣会趋于谨慎,假如美国政府出台限制性政策,美国 LP 将逐步离场。美国以外的其它美元资金仍然会以寻求投资中国的经济收益为主,而不会太受到地缘政治影响。" 在一级市场资深老兵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看来。

美元基金创造百倍、千倍投资收益的 " 神话 ",或将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历史上的 " 传说 ",人民基金即将成为一级市场的新主角。

国资背景基金管理人市场占有率超五成

募资规模两极化现象加剧。从数据来看,一方面是,不足 1 亿元人民币的小规模基金募资数量逐年递增,2022 年已占总募资数量的六成左右,募资规模却不及 10%。在大型美元基金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未来大多数 VC 投资的项目将会以小而美的单点科技项目为主;另一方面是,超 10 亿人民币以上大型基金数量占比不足 10%,却管理着整个行业六成以上的资金,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国资入局加速募资规模变化。纵观 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数量和规模与去年相差无几,但其背后的 GP 结构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基金管理人的背景来看,除不足 1 亿元人民币的小规模基金外,其余各规模区间的人民币新募基金中,国资背景管理人所管基金的总规模占市场整体比例均超过五成。

值得关注的是,超百亿元人民币基金的国资背景管理人占比已达到 94.7%。一位 GR(Government relations 政府关系)负责人向钛媒体创投家说道:" 险资谨慎,民营资金紧张,如今募资,大家都会去政府资金相关部门‘拜拜码头’ "。

百亿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加速设立

2022 年新募超百亿规模的基金共 17 支,募资金额约为 2524.91 亿元人民币,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9.5% 提升至 11.7%,其中包含了多支大型政策性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及房地产投资基金。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与中央经济会议中相继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充分拉动内需,激发经济增长动能;还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均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22 年新募基建基金的总规模已达到 2274.91 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 140.6%,包括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基金,还包括多支聚焦新能源、新技术、物流仓储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此外,房地产投资基金整体规模也在明显上升,聚焦房地产创新发展、房地产纾困、高科技园区、商业投资的房地产投资等基金相继设立,募资规模达到 661.62 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 55.5%。

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导方向,国有资本执掌大局,将资金投向指定领域,实现特定政策目标,资本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中扮演了枢纽的角色。

投资篇:人民币投资额小幅下降,外币投资额下降 6 成

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数量与投资额略有下滑。据数据统计,2022 年投资事件共计发生 10650 起,投资数量同比下降 13.6%;投资总金额共计 9076.79 亿元,同比下滑 36.2%。

分币种来看,人民币投资总额超 7400 亿,同比下降 18.5%;投资数量 9624 起,同比下降 8.3%;外币投资总额超 1600 亿,同比下降 67.8%;投资数量 1003 起,同比下降 45.4%。

人民币与外币在投资数量与金额上逐渐拉开差距。以 2022 年为例,人民币投资总额是外币的 4 倍以上,投资数量是外币投资的 9 倍以上。

外币投资数量和金额的减少,一方面是募资难的状况仍在持续,GP 手中的钱愈发 " 吃紧,更加珍惜每一颗 " 子弹 ";另一方面是外币在投资领域上受到限制、境外上市通道受阻所致。

据钛媒体创投家了解,不少美元基金在硬科技项目上吃了 " 闭门羹 ",国内对拟上市公司股权严格穿透审查,企业更加审慎地选择投资人以及投资人背后的普通合伙人(LP),尤其国产替代、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半导体芯片等赛道,创始人们心照不宣地倾向人民币基金。

此前,国内资本市场推出科创板、创业板进行注册制改革,以及设立北交所,多层次上市平台的设计,为人民币基金的被投项目提供了通畅的退出路径,募、投、管、退自循环加速完善。政策的驱动将成为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聚焦中国本土的投资的人民币基金,上层的宏观政策必须要考虑进来。

政策的驱动也印证在投资领域上,从细分赛道数据来看,资金主要流向了硬科技和机械制造两个方向,其中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原材料及加工、清洁技术等赛道融资数量同比增长 20% 以上。2022 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赛道共发生 2357 起投资,投资数量同比增长 27.5%;投资金额 2231.67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10%。

投资额下降,投资数量上升,有价值的 " 水下项目 " 被大量挖掘,估值逐渐回归理性,倒逼创业者精打细算花钱,倒逼投资人合理评定估值,专注价值而非价格,对于行业的正向发展不失为一件好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汽车领域融资数量和金融的呈现高速增长。2022 年汽车领域共计发生 273 起投资,投资金额 592.36 亿人民币,同比上升 33.8%、36.2%。

据钛媒体创投家了解,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汽协会数据 2022 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311 万,已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量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新能源车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 63%,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 " 三电 " 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汽车板块中的智能电动整车企业,电池及其产业链存在巨大投资机会,各大传统车企、新锐车企均在布局。

江苏、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地区投资最活跃

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江苏最为活跃,产生交易案例数量 1757 起,同比增长 8.5%,交易规模 1099.52 亿元,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次之。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安徽投资数量增长尤为亮眼,同比增长 44.9%、38.1%。据悉 2022 年 1-10 月山东省(含青岛市)在中基协备案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净增加 245.20 亿元,占全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比例的 20.38%,同时,地方政府在返投比例、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不断优化,为市场带来不少机会。

安徽省也在 2022 年发布多项创投、母基金等领域的利好政策,加大力度推动市场发展。"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各级地方政府搭建融资平台,发挥引导基金的优势,与投资机构募资的需求相契合,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以此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对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上市与并购:八成中企在境内上市,融资额再创新高;境外融资额下降七成

2022 年中企境内外上市企业共计 508 家,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 6599.17 亿元,相较去年分别下降 21.2%、22.9%。随着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八成中企选择在境内上市。据数据统计,境内市场上市企业 424 家,同比下降 18.8%;总融资规模 5784.21 亿元,同比上升 8.2%,募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从上市市场分布来看,创业板、科创板仍是企业上市的主阵地,承揽了六成上市企业,分别为 148 家、123 家。

得益于此前注册制的试点,科创板、创业板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等先进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行业地位突出或者市场认可度高等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上市。 一大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 卡脖子 " 技术的加速上市,让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粤、苏、浙、京、沪五地仍是 IPO 活跃高地,共计上市企业数量 345 家,首发融资额合计 4749.97 亿元,约占全国总量七成。

彼时,境外市场的活跃度仍处于低位。港股在积极优化上市环境、推出多种上市政策的背景之下,有 74 家中企登陆港交所,总融资规模约 796.04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14.9%、67.1%。

美股方面略显惨淡,中美关系与监管政策持续紧张,仅有 10 家中企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同比下降 72.2%,总融资规模约 189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97.6%。

稳居上市行业前三:半导体与电子设备、机械制造和生物医疗

从细分行业来看,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所关注的热门行业形成了一致步调,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和生物技术 / 医疗健康稳居上市行业前三。

其中,半导体及电子设备领域上市企业数量达百家,占比上市企业总数量的 19.7%;融资额达 1656.85 亿元,占比上市企业总融资额 25.1%;机械制造领域上市企业 78 家,占比上市企业总数量的 15.4%;融资额达 631.38 亿元,占比上市企业总融资额 9.6%;生物技术 / 医疗健康领域上市企业 75 家,占比上市企业总数量的 14.8%;融资额达 852.29 亿元,占比上市企业总融资额 12.9%。

由此看来,4 年前注册制的实施,不仅为企业快速上市开了 " 绿灯 " 优化了 " 募投管退 " 路径,强了化 LP 的信心,也在向资本市场释放信号,投资机构应以国家战略需求、市场需求的导向指导投资管理工作。

党在二十大中提出,中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读懂 " 信号 " 的企业在斩获 IPO 项目上获得了一份 " 优异 " 的成绩单。

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上升

2022 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上升,共计交易 2536 起,同比上升 16.8%;披露交易金额 10124.02 亿元,同比上升 8.7%。其中境内并购发生 2421 起,同比上升 17.2%;跨境并购 115 起,同比上升 8.5%。

并购行业包括生物技术 / 医疗健康,汽车,金融,化工原料及加工等。

2023 年将会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分水岭年份,美元基金向左、人民币基金向右,两个平行世界,两条截然不同的创新之路。

美国正在 " 脱实向虚 ",纵观过去,美国产业的发展与投资遵循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渐进式推进,如今,人员成本攀升、信息化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不断的智能化迭代成为未来发展的路径。

中国正在 " 脱虚向实 ",党的二十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在中国做投资读懂中国能力、发展方向与洞察科技发展的趋势同等重要。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钛媒体 TMTBase 数据库、清科数据研究院、天眼查、公开渠道等)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财富解码 纵横投资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原创精品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