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2 月 3 日讯 ( 记者 郭伟莹 ) 今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 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此外,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银保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着力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目前,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 3 万个。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介绍 2022 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数据情况时表示,2022 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2022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37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0%。保险公司总资产 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 2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2022 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 21.3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6 万亿元,增速为 11.1%,银行保险新增债券投资超过 11 万亿元。2022 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4.6%,新增保单件数 554 亿件,同比增长 13.3%,赔款与给付支出 1.5 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2022 年,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 4.7 万亿元,增量为去年的 1.7 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6%。融资成本持续压降。2022 年,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 0.47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 0.40 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 0.45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 0.62 个百分点。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 35.7%,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 40%。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 6.3 万亿元。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3.1%。引导信贷资金持续投入教育领域,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5.1%,个人助学贷款同比增长 22.1%。养老年金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持续推进。商业养老年金原保险保费收入 617 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单件数 33.9 万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已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2.3%。
主要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2022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 3.8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 1699 亿元。不良贷款率 1.71%,同比下降 0.09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 78%,保持较低水平。2022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 3.1 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 2.7 万亿元。" 明天系 " 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银保监会已批准采取市场化重组和新设机构承接相关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等方式,稳妥风险化解,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2022 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 2.3 万亿元 , 同比增长 5.4%。2022 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5.17%,较年初上升 0.04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 205.85%,持续保持合理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 147%。目前,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212%,保持在合理区间。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 年以来,银保监会按照 "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 的要求,深入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着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截至 2022 年末,已投放约 74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 2700 多个。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 8000 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等同步跟进重大项目配套融资。2022 年,支持发放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 1214 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 33.8%。
二是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坚持 " 两个毫不动摇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2 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23.6%,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 2021 年下降 0.47 个百分点。我们还重点引导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贷款全年合计新增 7 万亿元。
三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截至 2022 年末,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6.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6.6%。2022 年,科技保险和首台 ( 套 ) 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 22%。
四是支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截至 2022 年末,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贷款余额 25.3 万亿元 , 长江经济带地区贷款余额 98.8 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 24.5 万亿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地区贷款余额 57.1 万亿元,自贸区贷款余额 11.4 万亿元。
五是支持绿色转型和海洋强国。截至 2022 年末,绿色信贷余额 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7%;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处理、海洋环境服务等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8.3%。2022 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 17%,海水养殖领域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 45.3%。
六是支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 年,保险业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 12.6%。车险、责任险、意外险增长较快。保险公司赔付支出 1.5 万亿元。商业养老年金原保险保费收入 617 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单件数 33.9 万件。引导信贷资金继续投入教育卫生领域。截至 2022 年末,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5.1%,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全年增量为 2021 年同期 2 倍。
覆盖新市民金融产品超 3 万个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市民金融服务时表示,银保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着力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目前,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 3 万个。
据介绍,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牵头主办 2022 年金融街论坛 " 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 " 主题论坛。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活动,宣传交流银行保险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和良好做法,有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让具有潜在需求的新市民了解政策和服务。
同时,银保监派出机构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具体来看,一是制定具体落实政策措施。银保监局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 ,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 , 研究出台落地措施。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行动方案,实现在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政策协同,提出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细化措施,促进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和均等化。
二是加大推动督导力度。银保监局选取重点城市和重点群体,分类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见成效。根据新市民特点,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加强对本地区新市民创业人员的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发展雇主责任险、建筑工人意外险、家政雇佣责任险等产品,加强对新市民的保险保障。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新市民住房安居、消费、创业等主要金融需求,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三是促进信息共享。银保监局会同政府部门完善信息平台,探索解决数据支撑不足问题,进一步夯实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基础。积极协同地方相关部门,推动完善地方征信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维度数据,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精准定位新市民客户群体,加强金融服务。
四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银保监局高度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新市民特点,宣传讲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认知及获取能力。
此外,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具体来看,一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优化信贷产品和保险服务,扩大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服务供给。针对来本地创业的新市民融资需求,优化小微企业经营信贷产品。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二是加强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三是完善健康和养老金融服务,增强新市民基础民生领域保障。通过完善健康保险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优化社保和医保服务等方式,强化对养老行业的金融支持。部分保险机构积极与地方合作,推出商业医疗保险项目,推动当地医疗保障有效覆盖至新市民群体。部分银行加强与地方医疗保障部门的合作,便利新市民异地就医结算。
四是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加强新市民培训教育金融服务。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和助学贷款相关政策要求,支持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子女教育。
五是针对新市民特点,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积极优化开户等基础金融服务,并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部分银行推出个人结算账户简易开户服务,方便新市民日常及发工资使用。部分银行等推出新市民专属银行卡,提供免收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优惠。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要看到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强工作部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深入新市民群体,更加精准把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