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媒体的共同关注下,Apple 终于在 2020 年 WWDC 上公布了 Apple 芯片计划(Apple Silicon)的下一个里程碑:Apple 的王牌产品—— Mac 电脑将再一次迁移核心架构,所采用的芯片也从 x86 架构的英特尔处理器改为 ARM 架构的苹果自研芯片。为了方便开发者完成架构转换,Apple 还基于原本的 Mac mini 打造了一款开发者转移套件(Developer Transition Kit、DTK)。
但可能是 Apple 在发布会上 " 把话说得太满 ",当第一批 DTK 被送到开发者手上时,不少人惊讶地发现这款 DTK 其实采用其实就是 iPad Pro 中使用的 A12Z 芯片。这也让不少人对未来 Apple Silicon 性能表示怀疑:A12Z 和 ARM 架构归根结底还是面向移动设备的技术,即使 Apple 可以从 macOS 软件入手以优化 Mac 在 ARM 架构下的运行效率,但无论在主频、指令集还是功耗维度,大家对 Apple Silicon 的性能依旧有所保留。
这种对 Apple Silicon 性能的顾虑在 Apple 2020 年年底发布采用 M1 芯片的电脑后甚至变得更加强烈,直到 2021 年末苹果拿出了 M1 Pro、M1 Max 以及 " 胶水 soc"M1 Ultra 后,大家对 Apple Silicon 的性能表现才稍微有点信心。
但如果你对 Apple Silicon 的表现还有所顾虑,前段时间发布的 M2 Pro 和 M2 Max 相信可以给大家送上 " 定心丸 "。
PassMark 的数据显示,M2 Max 目前在 PassMark 移动 CPU 单线程性能里排在第一名,成绩为 4309 分,紧随其后的第二和第三名都是 M2 Pro,成绩分别为 4223 分和 4174 分。
然而这并不是 Apple 的全部实力,在整个移动处理器单线程榜单中,排名前十中有六个位置被苹果包揽。虽然这六款处理器本质上只是两款处理器的不同核心配置,但考虑到单线程性能前十的其他处理器本质上也是 i9-12900H 的变体,在这里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在移动平台的处理器上,Apple 似乎更明白消费者想要怎样的性能表现。
和强调多线程、多任务工况的桌面处理器不同,大多数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的性能需求都非常简单:受笔记本电脑固有形态限制,大多数用户不会在笔记本电脑上强调多线程性能,一到两个主要的前台程序配合一定的轻量化后台软件才是笔记本电脑用户的常态。而强大的单核心或单线程性能配合一定的 " 协处理器 " 其实也更贴近一般用户的使用场景。
有意思的是,HX 系列处理器会以更大力度允许厂商对其进行超频,再加上支持最高 DDR5-5600 和 DDR4-3200 内存,RAM 容量支持上限为 128GB,足够英特尔合作伙伴以此为基础打造一款极致性能的发烧级笔记本电脑。而在 " 统一内存 " 的限制下,无论 M1 还是 M2 系列的处理器都无法通过传统 " 堆叠核心 " 的方式让 ARM 架构的 Apple Silicon 拥有比拟传统桌面处理器的性能。
就连代表着当下 Apple Silicon 阵营最强实力的 M1 Ultra 甚至是未来要发布的 M2 Ultra,都无法在绝对性能上对英特尔或 AMD 阵营的处理器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即使苹果把 M1 Ultra 这种 " 大型桌面端 "SoC 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上," 胶水芯片 " 也会对笔记本电脑的 IO、供电与散热带来更大的考验。
这样 " 得不偿失 " 的性能提升也对 Apple Silicon 阵营带来了真正的挑战:" 胶水 SoC" 弥补不了 Apple Silicon 在高端高性能领域的空缺,Apple Silicon 需要真正的高端处理器。
在 Apple 的硬件体系中,Mac Pro 一直是 Mac 的性能标杆,也是 Apple 为内容创作者准备的 " 终极武器 "。但时至今日,Mac Pro 采用的依旧是英特尔志强 W 系列处理器,这也是现阶段 Mac 产品线中唯一没有采用 Apple Silicon 的产品。
但随着 Apple Silicon 阵营的发展,原生基于 X86 架构开发的软件总有走到生命末期的那天,而 Mac Pro 在没有长期软件支持的情况下也终将被 Apple Silicon 阵营以更新的软硬件特性取代。而在电脑生命末期进行 " 赶鸭上架 " 般的架构迁移毫无疑问会对电脑的可靠性带来灾难般影响。在 Apple Silicon 踏入 M3 阶段时推出真正的 M3 Ultra,用 M1/M2 带来的软件红利弥补 Mac Pro 架构迁移的软件空缺,这显然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根据 Apple 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Mac 电脑业务收入为 115.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39%,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作为对比全球 PC 市场的出货量下滑 14.3%,足见市场和消费者对于 Mac 电脑的认可。
不管 Mac 的性能有多强,办公效率有多高,我都不会优先给身边没有尝试过 MacOS 的朋友推荐 Mac 电脑,原因很简单,Mac 产品线从始至终都瞄准的是生产力场景,软硬一体也是 Mac 与 Windows PC 抗衡的最有利武器。所以这也导致了会购买 Mac 设备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偏向专业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或者说是轻度娱乐用户。
Mac 的强大之处无非在于出色的软件生态以及恐怖如斯的续航表现,它的一切都是为了专业的工作而生,娱乐属性几乎可以说是 0,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把电脑当做是完完全全的生产力工具,你想打会游戏放松一下,最后还是得搞一台 Windows 电脑。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Mac 是一台 " 完美无缺 " 的产品,但它和 Windows 电脑,在产品打法、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 M 系列芯片的性能优势限制在少数场景下,大部分情况并不能展示出其优势所在。因此在我看来,相比于不断大幅提升芯片性能,苹果更需要做的还是拿出真正的旗舰处理器,从而补全 Apple Silicon 中缺少的高端处理器生态。硬件是软件的基础,只有当苹果补全 Apple Silicon 的所有拼图时,苹果的 ARM 大计才能迎来真正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