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宙世代元宇宙 ZAKER智慧云 免费视频剪辑 合作 加入

中国作协领导送别杨苡先生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 文 / 摄)" 杨先生去世,不开追悼会,不搞告别仪式。今天是杨先生火化的日子,我们赶来送别。" 著名翻译家杨苡于 1 月 27 日晚逝世。1 月 31 日上午,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和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受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之托,来到杨苡先生生前住所,向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铁凝主席和张宏森书记敬献的花篮

冬天的暖阳撒满了北京西路 2 号新村,敬献的挽联和花篮摆满了挤挤挨挨的杨家小院。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儿子李小棠以亲人身份敬挽:" 杨苡阿姨千古。" 西南联大后代集体敬献了花篮并留言:" 永远怀念敬爱的杨苡妈妈 "…… 走进小小的会客厅,鲜花簇拥着杨苡先生的彩色照片。照片上的她,眼神清透而明亮,笑意嫣然地凝视着每一位来人。

毕飞宇首先向杨苡先生女儿赵蘅女士转达了铁凝主席和张宏森书记的哀思。" 去年,杨先生 103 岁寿辰之际,铁凝主席和张宏森书记写了一封签名信,委托我和兴国两个人过来。老人那天特别开心,说信写得太好了。最近几年我已经很少见到杨先生那样的笑容了。人不管多大岁数,在被关心、被爱护的时候都很开心。杨先生去世后,铁凝主席、宏森书记分别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转达他们的哀思。请您节哀!"

赵蘅对那封信记忆忧新," 不仅是对我妈妈,对我们家的三位翻译家,包括我爸爸、我舅舅整个这一代人,评价得特别准确,让妈妈感觉到很温暖。我们作为后辈是很骄傲、很欣慰的。"

△杨苡女儿赵蘅女士

汪兴国说,杨苡先生是正月初六晚上走的,初七恰逢节后第一天上班,省作协处级以上干部全体默哀,缅怀敬爱的杨苡先生。杨苡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也是江苏文学界的骄傲。杨先生唯一口述自传、南京大学教授余斌撰写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出版,影响巨大,作协和译林出版社将于近期举行首发式,以此纪念杨先生。

" 很幸运在妈妈最后的日子,能够一直陪伴左右。她又黑又亮的眼神,就是你们看过的眼神,最后给我了。" 赵蘅对毕飞宇、汪兴国说,妈妈坚持到癸卯兔年,一生顽强而充实。100 岁之后,她还是坚持自己照顾自己,能不打搅别人就不打搅别人。三天来,接待了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回忆妈妈对他们的恩典。" 虽然她闭了眼,但她是一个肉身,很快就变成灰烬了,特别感谢你们在此刻陪伴我。"

毕飞宇关切地问赵蘅近来身体如何,休息得怎样。赵蘅说,一切都好," 我身上有妈妈的血液,我是有力量的人。"

" 妈妈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赵蘅说,去年 8 月,妈妈住过一次院,出院之后精神很好,还对她说起新的创作计划——和余斌一起完成口述自传的 " 下集 "。跟女儿视频电话时,总是盯着她的脸看," 我的小妹(赵蘅小名)还是很好看!"

赵蘅说,妈妈身上老有女学生的感觉,看书也认认真真。年过百岁仍坚持每晚看书,牢记巴金的叮嘱 " 多读、多写 ",让自己活得安静、充实。" 这两天看那个(央视拍摄的)视频,她就坐这个位置上读她翻译的布莱克那些诗,特别认真,像女孩子那样读。"

赵蘅透露,妈妈生前留下遗言,北京西路的房子将捐赠给南京市作协。" 她没什么钱,所以捐了屋子。也有设想,希望将来做成一个供大家读书的地方,有些东西保持原貌,有些存在南京档案馆和江苏文学馆。"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