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 端摄
甘肃张掖市一家种业公司,工作人员在玉米良种加工精选机前查看种子加工情况。当地玉米种子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优质良种,为春耕春播做好准备。
王 将摄(人民视觉)
重庆梁平区一家食品公司的工人正在对预制菜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目前,梁平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刘 辉摄(人民视觉)
四川仁寿县富加镇一家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工人在分选线上查看柑橘情况。该中心集仓储、冷链、加工、分拣等功能于一体,可以高效加工作业,精准对接市场。
潘 帅摄(影像中国)
陕西咸阳市清河食品工业园区,一家乳业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对乳制品进行打包作业。
本报记者 郭雪岩摄
山西稷山县一家蛋鸡养殖基地,工人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分拣包装鸡蛋。
栗卢建摄(影像中国)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一家山野珍品科技开发企业,工人在加工食品。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菌等林下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加工业。
新华社记者 王 松摄
北京一家食品公司的工人正在清洗彩椒。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联结工农、沟通城乡,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从种养业延伸出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行业总体规模稳定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在保供应、稳市场、惠民生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9 万家,比 2012 年增加 2 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 18.5 万亿元,比 2012 年增加 3.6 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72%,比 2012 年增加约 8 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 2.52 ∶ 1。
产业链条不断拓展。目前,有 70% 的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了中央厨房、净菜加工、现场制作、观光工厂、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近年来食用类商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超 30%。
联农作用不断增强。据统计,目前各地市级以上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约 2/3 把总部设在了县域。80% 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了稳定订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了 1 亿多农户。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下一步,我国将围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好延链、补链、壮链工作,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到 2025 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 32 万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8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到 2.8 ∶ 1,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 5% 以下,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本报记者 常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