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一条林子聪为《 传奇霸业 》拍摄的广告,火爆了当时的互联网。
它洗脑的江湖地位,除了渣渣辉恐怕无人能撼动,小发我到现在还能背出里面的广告词。
所谓的买量广告,其实就是花钱铺天盖地搞宣传,怼到玩家脸上打广告。
这些广告存在的使命,就像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广告一样,到处推送,有缝就钻。
甚至很多人都说,做游戏开发压根就不如搞买量赚钱。
就拿《咸鱼之王 》来说,它在苹果商店上的收入预估已经达到 1705 万美元,约等于 1.1 亿元人民币。
《 咸鱼之王 》在苹果商店上统计的流水数据,都快够到《 戴森球计划 》去年全年的销售额了。
之前小发给大家介绍过的买量高材生三七互娱,咱们看看它今年的半年报,会发现作为一家游戏公司,它买量的费用几乎是开发投入的十倍。
最大的成本都押注在了买量上面。。
这样看来,这些广告的图片跟实物不符,也不奇怪了。毕竟压根就不是游戏厂商做的。
于是,小发只能托了点人脉,找到了几个做买量广告的朋友,才从他们口中慢慢拼凑出这个神隐的行业。
答案是:非常暴利,前几年甚至会更加赚钱。
根据小发我了解到的情况,游戏买量公司很多都被喂得很肥,甚至很多一个月净赚百来万也不少见。
因为游戏行业的买需求就超级大,咱们来举个例子感受一下。
当我们打开 DataEye 的买量排行榜之后,会看到排行第一名的《 捕鱼达人 》,它一天投放的素材数就达到了三千多。
意思就是,每天有三千多条完全不一样的买量视频被投放了出去。而这还只是一个游戏一天需要的视频类型而已。
而高级一点的 3D 广告的报价,那可就高了,一条就能开到10w 到 20 w 。
你 ue 和 pr 玩的再花,做出来的游戏它也和实物不符啊?
这种买量广告公司的生存法则,可以总结为两个字:爽和快。
快很好理解,因为广告投放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质量不是买量广告的重点。
至于爽,是因为对于游戏公司来说,一条够吸睛、够爽的广告,就能算一支好广告。
甚至很多游戏厂商,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就明确要求跟自己的游戏不一样。就是为了,做出的广告内容,不受游戏玩法的限制。
所以啊,为了满足游戏厂商的需求,买量广告公司只能想出了各种奇葩的方法。
其中一种的操作方法大家肯定很熟悉了,就是用 GM 账号开挂或者,用内部开发版本,调出各种高爆率、高出货率的画面。
像咱们最熟悉的一刀 999 ,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