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刘璇 杨洪亮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 文 /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在稻田里放入鸭子,就可以不用除草、不喷农药,这样种植出来的稻米绿色无公害。日前,在方正县德善乡的鸭稻种植基地,首批鸭苗被放入稻田,它们吃虫除草将担当为期两个月的 " 田管家 "。
在德善乡丰裕村绿波荡漾的有机稻田边," 鸭司令 " 赵永刚看着一群群小鸭钻进长势喜人的有机稻田,喜上眉梢。这群可爱的 " 打工鸭 " 早就成了稻田里的 " 明星 "。经过 " 打工鸭 " 的 " 辛勤劳作 ",有机水稻品质更有保证。在稻田里自由生长的鸭子瘦肉率高,口感好、品质优,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 鸭司令 " 赵永刚告诉记者,鸭稻共生的好处很多。每年 7 月初开始,他便往稻田里放鸭子。在水稻生长季,稻田滋生的飞虫,恰好为杂食性的鸭子提供了食物来源。除了吃虫,鸭子也能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它们在田间穿梭时,还相当于给稻田进行了一次中耕," 鸭子耕地 " 对水稻根系生长非常有利。同时,鸭粪还是上好的有机肥料,能使水稻长得更好。稻田为鸭子提供广阔的生活场所及充足的水源、丰富的食物。稻田、鸭子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
" 用鸭子除草、除虫,可以消灭 50% 左右的害虫,同时,借力性诱剂和赤眼蜂等科技灭虫方法,基本可以实现稻田零农药消灭害虫。" 赵永刚表示,有机稻田种养结合出产的大米,绿色、有机无污染。赵永刚给记者算了一笔 " 细账 ":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加持下,同样一块稻田,亩产效益大幅增加。稻谷的售价每亩可以增加 700 元到 1000 元,销售肉鸭每亩最少可以增加 300 元收入,这两项相加每亩至少可增收 1000 元。
2022 年,方正县以稻田为基点,用心描绘 " 现代农业之都 " 发展同心圆,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源,积极利用 "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生态养殖 " 模式,探索发展 " 稻鸭共作 " 复合型生态农业。种养结合、一田双收的新 " 稻 " 路,正打开一扇增收致富的新大门,为哈市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注入活力。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