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 2 月俄乌冲突及后续制裁爆发以来,为了维持石油出口,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石油运输的一个重要目的地。这令买家本就不多的伊朗原油面临更大的竞争,美国对伊的制裁本来就已经大幅抑制了其原油运输。
5 月份,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飙升至创纪录水平,一举超过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供应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当月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达到 842 万吨,较上月增加 28%,比去年同期增长 55%。
虽然伊朗降低了油价,试图保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要维持现状可能有些困难,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疫情限制措施的放松导致了消费需求上升。
" 伊朗和俄罗斯石油之间的唯一竞争可能最终是在中国,这对中国而言是有利的。" 新加坡能源咨询公司 Vanda Insights 创始人 Vandana Hari 表示," 这也可能会让海湾地区的产油国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的市场被大幅折价的原油占据。"
第三方数据显示,伊中两国之间的原油流量稳定。Kpler 的数据显示,在 4 月份略有下降之后,中国 5 月和 6 月的伊朗石油进口量已超过 70 万桶 / 天。
交易员们表示,伊朗原油的价格比布伦特期货低近 10 美元 / 桶,与计划于 8 月运抵中国的乌拉尔原油价格持平。相比之下,俄乌冲突爆发前,伊朗石油较布伦特期货每桶仅折价约 4 至 5 美元。伊朗轻质和重质等级的原油与乌拉尔原油绝对能够相媲美。
非洲卖家损失最大
据交易员称,来自俄罗斯东部港口科兹米诺(Kozmino)的硫含量较低、质量较高的 ESPO 原油价格高于伊朗原油,但仍低于来自中东的同类原油。随着折扣石油的大量增加,其他地区的原油出口受到抑制。
Kpler 高级石油分析师 Jane Xie 表示,西非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来自安哥拉、加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供应。
她说,上个月西非的日均石油流量为 64.2 万桶,是 2013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原油必须通过更远的距离运输才能到达中国。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中国能源项目主任 Michal Meidan 表示," 成本是一大问题。这一趋势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经济开始回升,经济活动恢复,届时中国对所有原油的需求都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