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曾嘉艺
编辑丨廖影
万艾可(Viagra),就是我们俗称的伟哥,学名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诞生之初有媒体称赞它:" 世界等待此药已经 4000 年。"
万艾可从诞生就跟心血管有关,到现在也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主推药物,不过由于拥有第二重身份 " 壮阳药 ",它成为原研药企辉瑞的 " 印钞机 "。
2021 年,包括万艾可在内的伟哥们在我国更是 " 卖疯了 ",线上化学药销量排名第一,并首次突破 10 亿大关。与此同时,国产首个 " 伟哥 " 仿制药金戈(商品名)的拥有者白云山也是赚得盆满钵满,2021 年金戈售出 9849 万片,线上和线下合计销售收入为 9.88 亿元,稳坐国内抗 ED(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第一的位置。
除了金戈,白云山还拥有王老吉这个家喻户晓的凉茶品牌。凭借这两大 " 摇钱树 ",白云山也在 2015 年雄心勃勃的喊出 " 千亿市值 " 的目标,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为中药快消领域 " 三剑客 " 里的云南白药和片仔癀早已进入 " 千亿俱乐部 ",片仔癀更是凭借 2132 亿元市值,坐稳中药一哥的位置,而眼下的白云山还在 500 亿市值原地踏步。
为何手握金戈和王老吉的白云山追不上云南白药和片仔癀?
2021 年白云山的国产 " 伟哥 " —金戈的毛利率达 88.6%,堪比茅台,在白云山主要产品中赚钱能力排名第一。
而白云山自 2014 年 10 月获批生产金戈以来,其销量连年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根据历年年报,2014 年,白云山金戈的销量仅为 2.92 万片,到 2015 年突增至 1495 万片,2016 年达到 2498 万片,2017 年为 3963 万片,2018 年为 4773.99 万片,2019 年 6175 万片,2020 年 7834 万片。
2021 年的,白云山金戈销售量达 9849 万片与 2014 年相比,增长了 3372 倍;7 年时间,累计卖出 3.2 亿片。
这 7 年间金戈为白云山贡献的销售额已经超过 40 亿元。
华安证券今年 3 月的一份研报引述《中国男科学杂志》 的数据称,我国成年男子的数量大概为 5.63 亿,预计有 ED 症状的总人数高达 1.4 亿人。需求量决定了其市场空间。
1998 年,药企巨头辉瑞制药推出了 Viagra(万艾可),也就是俗称的伟哥,如今已是抗 ED(勃起功能障碍)市场的主流药物之一。
说起来有趣,辉瑞的万艾可最早其实是一种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候选药物。偶然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医生发现万艾可对心血管指标的改善微乎其微,反而意外地发现其对男性勃起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因效果不佳辉瑞决定收回药物,但发现大多数志愿者不愿意交还药品,他们的理由是:" 扔马桶冲走了 "。
阴错阳差下,万艾可戏剧性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口服治疗男性勃起障碍的药物,如同青霉素的发明为人类征服感染性疾病带来一次突破性进步一样,这颗蓝色小药丸更是成为辉瑞的 " 财富印钞机 "。问世当年医生就为 300 万患者开出了超过 700 万张处方,涉及的伟哥产品高达 5000 万片。1998 年底,伟哥已经登陆了 40 个国家,当年辉瑞的营收达到 232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辉瑞的万艾可没有批准上市之前的 1997 年,药物研究人员刘玉辉就已经开展了这款药物的仿制研究。2000 年,广州医药(后来被白云山全资收购)找到了刘玉辉,邀请他共同合资创办了广州白云山医药科技发展,广药占股 51%,刘玉辉通过北京康业元投资占股 49%。甚至 " 伟哥 " 二字也被广药买了下来。但没料到伟哥这门暴利的生意后来成为白云山和康业元闹翻的导火索。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 年 ED 类药物登上榜首的是白云山的国产伟哥 " 金戈 ",市场份额为 2.06%,排名第一。并且据 2021 年中国网上药店终端化学药 TOP20 产品排名,网上购买销量最大的药物也是伟哥。
虽然凉茶和伟哥都是白云山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二者在白云山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却在不断下滑。
49 年过去,白云山已经从最初一个生产穿心莲的农场车间发展成为一家集大南药板块 ( 医药制造业务 ) 、大健康板块(饮料、保健品等)、大商业板块 ( 医药流通业务 ) 与大医疗板块(康养及医疗器械)的庞大医药龙头。
从营收贡献看,大商业板块营收占比最高。2021 年营收 467.79 亿元,占白云山总营收的 68%,同比小幅增长 8.3%。不过,相较 2018 年的 425.40%、2019 年的 86.37% 增速,已然骤降。
不仅如此,金戈和王老吉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先是金戈在 2020 年 8 月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出局,而齐鲁制药的伟哥产品则凭借 2 元一片的地板价成功中标。另外,伴随着整个凉茶市场增速放缓,王老吉的风光也不再。王老吉的销售额已从 2019 年的 102.96 亿元下滑至 2021 年的 97.28 亿元,同期净利润从 13.8 亿元下滑至 12.88 亿元,降幅近 7%。
销售毛利率上,大商业板块的毛利率常年徘徊在 7% 左右,与另外两大板块大南药、大健康超 40% 的毛利率不可相提并论。也基于此,虽贵为中成药巨头,白云山仍被一些舆论指责为 " 披着制药外衣 " 的医药商业企业。
具体来看,占据白云山营收大头的大商业板块收入 7 年翻了 9 倍,但是利润贡献不过两成,而真正撑起白云山利润的则是,金戈与王老吉所在的大南药板块和大健康板块,虽然这两个板块 2021 年的营收仅为 216 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三成,但是这两部分的利润贡献值却高达 61%,至 22.68 亿元。
而金戈和王老吉所在的 " 现金牛 " 板块这些年的营收占比却在不断缩小,大南药营收比例已经从 2015 年的 35.64% 下滑至 2021 年的 15.69%,同期大健康则从 40.96% 下滑至 15.78%。
实际上,凉茶卖不动了也不能只怪白云山,毕竟对手太强大。华创证券指出:基于需求稳定、强品牌力及高复购率,包装水、功能型 / 轻上瘾品类更易孕育大单品。根据欧睿数据,2020 年红牛、农夫山泉及可口可乐分别实现零售额 246 亿、222 亿及 194 亿。
从白云山 1992 年推出王老吉凉茶至今已经 30 年,其已经进入 " 裂变延长生命周期 " 的阶段,但与娃哈哈或者农夫山泉不一样的是,如今王老吉仍旧只有 " 王老吉 ",并无第二个叫得出名的品牌。
市值掉队背后
相较于董事长李楚源 " 千亿市值 " 和 "5 年 5 家上市公司 " 的喊话,白云山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截至 2022 年 7 月 4 日收盘,报 31.68 元 / 股,市值约 515 亿元,不足千亿目标,营收更是较 1500 亿差距甚远。
从这些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来看,对传统经销渠道及中药起家的白云山而言,非常依赖王老吉及金戈的利润贡献,在这二者之外还尚未找到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点。
放眼行业,在集采的浪潮之下,研发创新已是药企的第一护城河。而做中成药起家的白云山虽然拥有消渴丸、华佗再造丸等多个中成药品牌,但却不像云南白药和片仔癀有自家独家秘方;而化学药品也主要以仿制药为主。
从研发上看,作为医药龙头的白云山研发费用远低于同行。2021 年,白云山研发费用为 8.79 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仅为 1.27%。而同行头部的中药企业比如九芝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的研发费用率都几乎是白云山的 2 倍。
和同行东阿阿胶、九芝堂、华润三九、片仔癀、云南白药 2021 年的销售毛利率 62.3%、59%、59.72%、50.72%、27.15% 相比。几倍之差,作为南派中药集大成者,白云山的毛利率可以说是垫底了。
不过白云山虽然在资本市场没能搅动风云,但却因王老吉和加多宝十多年的品牌官司,打得人尽皆知。虽然最终以王老吉胜诉告终,但双方这么多年的纠缠也错过了行业最好的光景。
从 2015 年开始,我国凉茶行业的增长几近停滞。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 年至 2017 年,我国凉茶市场增速分别为 16.7%、15.9%、15.1%、15%、9.7% 和 9.1%,呈逐年下降趋势。到了 2018 年,凉茶市场规模只剩下 470 亿元,同比下降 18%。而 2020 年,受疫情影响,亚洲即饮凉茶的市场份额更大降 27.1%。
而在王老吉之后,白云山的金戈也惹上了官司。在 2019 年白云山的金戈的销售额在国内首次超过原研药万艾可后,当初与白云山共同研发国产伟哥的公司康业元突然实名举报,指控白云山董事长李楚源霸道拒绝公司合理分红、公司财务造假等多项问题。其核心直指利益分配不均。
根据 2021 年 4 月的判决,白云山状告康业元侵犯名誉权胜诉,并获赔 15 万元。但根据年报,在金戈的利益分配上,白云山与康业元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目前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
不断创新、不断投入研发是一家药企保持领先的不二法则。就拿辉瑞来说,除了万艾可之外,其于 1982 年推出的吡罗昔康(Feldene)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处方消炎药;1992 年推出的降压药 " 络活喜 ",在 1999 年全球销量超过 30 亿美元。如今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领域构筑起了强大的护城河。
布莱恩 · 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中写道: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也成就了经济的繁荣。这句话对医药行业同样适用:技术带给医药行业无尽的财富,也造就了医药行业的高度繁荣。
毫无疑问,白云山凭借伟哥和王老吉抓住了时代浪潮,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但若是不将创新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那么势必会与下一波浪潮失之交臂。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