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 " 稳就业 " 在行动,我们要来关注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范围的相关政策。
四部门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实施范围
不久前,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那么政策适用范围具体有哪些?缓缴期限是多久?企业又该怎么操作?我们的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总台央视记者 宋菀:此次人社部等四部门出台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政策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在对餐饮、零售等 5 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增加 17 个扩围行业,这些行业的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在缓缴期限方面,我也梳理了政策的要点,主要是 17 个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 2022 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原来明确的 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限相应延长至年底。
政策的第二个要点是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实施期限到 2022 年年底。
强调一下!本次缓缴政策只针对单位缴费部分,对职工个人应缴纳部分,参保单位应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每月按时足额缴纳。
政策除了扩大缓缴范围、延长缓缴期限外,还加大了稳岗返还的力度,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最高仍保持在 90%。
此外,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受益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大型企业,有条件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至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等 5 个特困行业企业。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 1500 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实施期限截至 2022 年年底。
" 免申即享 " 稳岗返还稳就业树信心
在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过程中,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了 " 免申即享 ",让经办流程应简尽简,资金拨付能快尽快。
在河北邯郸,拥有 700 多名职工的晨光生物公司刚开了会,准备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企业的信心就来自于河北省一系列支持企业稳岗扩就业的政策,对于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的企业,加大了失业保险的返还比例。
邯郸市人社局局长 王合章: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的比例由 30% 提高到 50%,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的比例由 60% 提高至 90%。
在吉林,为切实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及时复工复产,吉林省人社厅、吉林省社保局会同财政、发改、税务部门先后于 5 月 12 日和 6 月 10 日出台了两轮实施阶段性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超前启动稳岗返还工作,采取 " 免申即享 " 经办新模式,通过数据比对,精准确定符合条件企业名单,直接拨付返还资金。
" 免申即享 " 让 " 企业找政策 " 变为 " 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 ",企业由 " 跑腿申请 "" 网上申请 " 到 " 无须申请 ",最大限度实现 " 免跑腿、免申请、免填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副司长 刘鹏:全面推行 " 免申即享 " 经办新模式,系统内共享就业、社保数据,系统外融合发改、税务等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并锁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将稳岗资金直接拨付到企业的对公账户上;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拨付到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的该企业缴纳社保费的账户。
大企业稳岗返还比例提升 效果明显
在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当中,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虽然扩大的比例不及中小微企业,但是仍然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稳就业作用。
一大早,浙江衢州东方商厦的收银员、导购员就忙着接待前来采购的市民。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这家经营业务包括商超、酒店以及餐饮、有 3000 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营业额下滑明显,不过,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成了政府部门送给企业的 " 大礼包 ",让 3000 多名员工工作不丢、工资不降。
受疫情影响,汽车产业面临着极大冲击。在吉林长春,助企纾困政策及时调整、高效落实,为车企在关键时期解决了困难。
企业稳,则岗位稳。在一汽研发总院工作 23 年的王智,主要负责发动机缸体缸盖核心零部件自主加工的试制任务。疫情期间,他和工友们不仅正常收到了工资,还额外多了一笔每天 200 元的生活补贴。
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试制所机加中心数工班班长 王智:在疫情期间,我们为了保证项目节点,和同事们一起在车间吃住,像我们班组十多个人,每人都收到了补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副司长 刘鹏:受益企业普遍将稳岗资金用于缴纳社保费、开展培训、发放生活补助等,对冲了用工成本,缓解了经营压力,稳定了职工队伍。
技能培训成稳岗返还资金使用主流
由于实施 " 免申即享 " 的新模式,困难企业普遍都已经收到了稳岗返还的补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并不是把这笔钱一发了之,而是用在了职工的技能培训上。
在湖南永州的一家电子生产车间,俞海英和工友们正在新增的 5G 天线生产线上紧张地忙碌着。而就在不久前,企业开始转型,她和工友们由于技能跟不上新的生产需要,不仅收入降低,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湖南宏电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 吴旺菊:今年 1 月份以来我们企业新增了 4 条生产线,但是有些员工他们的技术技能却跟不上来,我们企业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培训费用。
湖南宏电电子有限公司员工 俞海英: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技能。拿到培训合格证后,每个月工资还提高了几百块。
在河北,一家以商超为主业的公司刚收到了 50 万元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按每名参保职工 500 元的标准发放的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也将很快到账。
在江西南昌,企业享受到的不只有稳岗返还,当地还发布了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的 " 供岗补贴 "。按照 " 同城同待遇 " 原则,南昌企业凡引进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在南昌落户且与本企业签订 3 年以上劳动合同,并首次在南昌为其缴纳社保满 1 年的,按照全日制本科以上 3000 元 / 人、全日制大专 1000 元 / 人标准,可享受提供就业岗位补贴。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