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五月,景色宜人,山水相映成趣,瓜果应季飘香。
金城大地,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景象!
5 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过去五年,对于城关区,既有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乘风破浪、阔步前进、行稳致远的浩荡和豪迈。
五年来,城关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始终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 "1355" 总体发展思路和 " 美丽幸福新城关 " 建设目标,砥砺奋进,守正创新,担当实干,善作善成,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 ……" 十三五 " 圆满收官," 十四五 " 稳健开局,交出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关答卷,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生产总值突破千亿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城关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五年,城关区始终坚持把抓产业、上项目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坚定不移抓招商促投资,集中实施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对地方贡献高的大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就拿 2021 年来说,该区建立 " 六全 " 工作机制,组建了项目服务团队 98 个,集中开展百日攻坚等行动,推动鸿嘉广场等 101 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兰大二院三号综合楼等 142 个新建项目开工,兰大一院门诊综合楼等 15 个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资 212 亿元,有力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包装凝练项目 50 个,向上争取到位各类资金 21 亿元。同时推行 " 两组八链 " 招商模式,引进融创中国等三个 "500 强 " 企业 10 家,第 27 届 " 兰洽会 " 签约项目 54 个,签约总额 595.4 亿元。
纵深推动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经过多年努力,双创已实现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为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该区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围绕促进双创环境、推动双创发展动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促进双创平台服务、完善双创金融服务等七方面,提出了 30 条政策和服务措施,为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提供支撑。
特别是在 2021 年,城关区投入资金 1.30 亿元,建成运营兰州科技创新园,吸引网易、中软国际等 60 家科技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产值 5 亿元,科技创新聚集发展效应日益凸显。启动精益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实施 " 双创 " 项目 67 个,培育众创空间 10 家。投入 4940 万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 家,扶持科技计划项目 54 个,专利授权量 2868 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 56.8 亿元。
持之以恒精建细管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上下水管道、暖气管三天两头破裂漏水;小院没大门、也没有监控,夜间出入总觉得不安全 …… 这就是人们对老旧楼院最直观的印象。不过近三年来,随着城关区加大提升改造步伐,越来越多的老旧楼院改换容颜。城关区房产保障中心负责人介绍,2020 年完成 232 处老旧小区改造,2021 年对临夏路和白银路、酒泉路及其他改造意愿强烈、迫切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极大改善了居民群众居住环境。
2021 年,为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该区实施项目征收攻坚行动,完成征收 10 万平方米。启动雁滩区域综合整治暨城市更新行动,编制配套规划和城市空间设计,搬迁三森众旺等 5 个市场。实行重大招商引资棚改项目容缺承诺制,包装和平新村等 27 个整体改造项目,建成省储运公司等 8 个省列棚改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309 个、改造面积 268 万平方米,成功打造大众巷片区改造等 2 个省级试点项目。
五年来,城关区持之以恒精建细管,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实施青石片区等土地整理开发工程,新增建成区面积 10 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 1 号线、北环路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投用,立体化交通网络逐步形成。稳步推进城市更新,13 个棚户区、9 个城中村和 571 处老旧楼院完成改造,加装电梯 669 部,622 个 " 三不管 " 楼院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11 万余户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城市治理走在全市前列,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 9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5 个,为全市荣膺 " 全国文明城市 " 做出积极贡献。
践行 " 两山 " 理念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如今漫步城关区,能看到多条干道及桥染两侧,在夏秋季节布置了花架花栏。在酒泉路,独杆月季绽放争艳,满街花香。城关区绿化所庆阳路绿化站站长谈明说,该路段以独杆月季为主,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若从开春之日算起,玉兰花之后便是碧桃,随后便是月季,可一直要开到 10 月份,其间还有紫薇花。庆阳路以樱花为主,现又栽种了藤本月季,当人们步行或骑车回家时,便有阵阵花香随风伴行。
五年来,城关区践行 " 两山 " 理念,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出台《兰山区域整体工作协调推进实施方案》,实施南北两山、罗九公路景观提升等国土绿化工程,打造南滨河路等绿色廊道 10 条,新建改建小游园 43 个,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20.02% 和 38.92%,成功入选 " 国家园林城市 "。投入资金 1.58 亿元,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8 个,消除灾害隐患点 62 处。开展 " 蓝天、碧水、净土 " 保卫战,空气质量达标率逐年上升,PM2.5 平均浓度下降至 32 微克 / 立方米,三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深入人心、惠泽城关。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七普数据显示,城关区 60 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 24 万人,占 16.21%,与六普数据相比上升了 4.39 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逐年递增,如何保障老有所养备受关注。城关区于 2018 年通过招标,引入安康通参与虚拟养老院建设,居家社区机构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把传统养老服务延伸向社区家庭。通过一部热线、一个指挥平台、一套管理机制,满足了老人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享受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愿望。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目前已有 13.9 万名老人 " 入住 ",占全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 64%。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开建区综合福利院,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13 家、日间照料中心 4 家,新增养老床位 380 张。今后将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持续发力,让更多老人在虚拟养老院享受真情关怀。
五年来,城关区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 166 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 65%,办成民生实事 126 件,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并轨,低保标准年均增长 8%。城乡居民收入连续跑赢 GDP 增速,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 2016 年分别增长 46%、51%。拓展 " 民生就业 360" 服务品牌内涵,新增就业 20.2 万人。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分配各类保障性住房 4761 套,发放公租房补贴 1.54 亿元。新建改建学校 36 个,开办学校 17 所,新增学位 3.8 万个。完成中医骨伤科医院提升改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 个。文体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打造兰山观景栈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68 家,获评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积极创新基层治理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兰州市启动社工委建设以来,城关区作为全市试点先行区,聚焦落实 " 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 " 基层治理目标,在山字石社区成立全区首个规范化的社工委,并于 2021 年 9 月底前在 154 个社区建立社工委,发动辖区各方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转变基层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局面,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通过共驻共建共治合力,打造资源共享、多元力量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五年来,城关区积极创新基层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成三级综治中心,实施 " 雪亮云眼 " 工程,布设高清探头 8560 个,立体化社会安防体系更趋完善;打掉黑恶势力团伙 26 个,连续五年获评 " 平安兰州建设优秀区县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九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隐患 2.8 万处,新建大中型消防站 3 个,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推广 " 陇上食安 " 监管平台,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健全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 " 九连冠 "。
全力推进改革创新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021 年 8 月,为让 "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 成为现实,城关区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系统性重塑,改变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模式,与广东省天河区、江苏省淮安市、湖南省石门县等 16 省 46 县(市、区)线上签订政务服务 " 跨省通办 " 合作协议,协议涵盖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合作事项目录涵盖企业登记、个体工商户登记等 81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 " 往返跑 " 问题。
五年来,城关区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全面落实 " 四办四清单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措施,着力打造 " 小兰帮办 " 服务品牌,1590 项事项实现 " 一网通办 ",704 项事项实现 " 最多跑一次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 96%,10 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 20 至 65 个工作日。圆满完成机构改革,推进农村 " 三变 " 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 3 个工作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8.1 万户,减免税费 132 亿元,位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第 51 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