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当日召开紧急专家会议讨论猴痘疫情。亚沙雷维奇称,世卫组织敦促各国遵循病例定义寻找新病例,预计将出现更多猴痘病例。" 一般情况下,猴痘症状会在几周内消失,但某些情况下,猴痘病毒会导致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在非洲以外很罕见
《自然》杂志网站也于 20 日发布了一篇新闻稿,向读者介绍了近期爆发的猴痘病毒,并解释了为什么这次猴痘疫情令全球科学家们格外警惕。《自然》指出,猴痘原本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在非洲以外的地区很少发现。
但在过去一周里,至少有 11 个非洲以外的国家报告了 120 多例确诊或疑似猴痘的病例,超过了自 1970 年以来在非洲以外地区发现的病例数量。在刚果研究猴痘十多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家 Anne Rimoin 说:" 这种传播令人大开眼界。"
" 猴痘不是新冠 "
鉴于全球还处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阶段,一些人自然将猴痘与新冠联系起来。
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病毒学家 Jay Hooper 指出,猴痘不是新冠病毒,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且由于其与天花病毒有关,已经有了遏制其传播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另外,与新冠病毒不同的是,猴痘通常被认为是通过与体液(例如咳嗽产生的唾液)的密切接触传播的。Hooper 说,这意味着猴痘患者可能比新冠患者少得多。
这两种病毒都能引起相似流感的症状,但猴痘会引发淋巴结肿大,并最终在面部、手部和脚部出现特有的病变,不过大多数猴痘患者无需治疗就能在几周内康复。
死亡率较低? 较难变异?
根据葡萄牙 5 月 19 日上传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初步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看出,当前在该国传播的猴痘毒株属于毒性较轻的 " 西非分支 " ——与中非分支相比,它引起的病症较轻,死亡率较低,即使在贫困的农村人口中也仅约 1%。
目前在欧洲传播的毒株与西非分支究竟有多少不同,以及不同国家出现的病毒是否相互关联仍不清楚。新南威尔士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家 Raina MacIntyre 称,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确定猴痘病例的突增是否源于同一种突变。
MacIntyre 指出,猴痘病毒与新冠不同, 它是一种 DNA 病毒。一般来说,DNA 病毒更擅长检测和修复突变,这意味着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突变为容易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病毒类型。
可能很难追踪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近期的猴痘病例出现在没有明显关联的人身上。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痘病毒小组负责人、流行病学家 Andrea McCollum 指出这种病的可能在 " 无声地 " 传播,这 " 令人深感担忧 "。
猴痘病例通常会出现皮肤损伤,麦科勒姆称,如果猴痘可以无症状地传播,那将极其令人不安,因为这会使病毒更难追踪。
瑞典政府 20 日决定将猴痘列为一般危险疾病。社会事务大臣哈伦格伦表示," 该决定意味着将允许采取防止进一步传播感染的控制措施,将信息传达给弱势群体以及卫生服务部门准备好处理和追踪疑似病例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