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 5 年,上百家新势力覆灭
5 年前,造车新势力遍地开花、风光无限,在国家扶持、资本青睐的背景下,无数新造车企业相继成立,连互联网、地产巨头都纷纷进军汽车行业,掀起一轮产能扩张热潮,一时间,国内涌现出 300 多家新势力车企。
同时,在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突飞猛进的 2015-2017 年,国内落地的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已超过 1 万亿元,产能规划高达每年 2000 万辆,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设定目标的 10 倍。
然而,短暂的喧嚣过后,大多新势力企业又迅速归于沉寂—— 300 多家新势力,没有几家走到量产这一步,如今能稳定出货的新势力车企仅剩 6 家。
短短 5 年,中国造车新势力从遍地开花走到了一片狼藉,背后的万亿资金和千万产能,瞬间消散。
仅剩 6 家,存活不易
跨过了生死线的 6 家新势力车企,日子并不好过。这 6 家造车新势力被称为 "4+2" 阵容,即蔚来、小鹏、理想、威马 4 家,加上零跑、哪吒 2 家。
为什么把零跑和哪吒与其他 4 家分开?这是因为零跑、哪吒与 " 蔚小理威 " 分属不同类型的品牌。具体而言," 蔚小理威 " 走的是高端智能电动车路线,零跑、哪吒面向的则是低端性价比电动车市场,两者各自为政。
不过,随着新能源市场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竞争力优秀的产品问世,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4 月,零跑汽车 4 月共计交付 9087 台,实现连续 13 个月同比增长超 200%,反超了所有新势力品牌并首次夺得月度销量冠军;1-4 月累计交付量达 30666 辆,同比猛涨 419.3%。
哪吒汽车的势头也十分强劲,4 月交付量为 8813 辆,同比增长 120%;累计销量方面,哪吒汽车 1-4 月交付量达 38965 辆,同比猛涨 240.1%,位居新势力第二名。
可以说,相比于头部车企自研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更高级的自动驾驶硬件激光雷达、全新自动驾驶芯片,零跑、哪吒在产品力上明显不足。但恰恰是这样的 " 非智能汽车 ",打败了 " 智能汽车 ",对 " 蔚小理 " 来说,堪称莫大的讽刺。
传统车企反击,新势力毫无还手之力
深究 " 蔚小理 " 衰败的原因,与其说 " 智能汽车 " 输给了 " 非智能 ",不如说输给了成本。这一点,从严峻的外部竞争中得以体现。
近两年来,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布局力度越来越大,市场影响力也随之上升。从去年开始,传统车企新能源车销量和新势力销量就出现了两极分化。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 年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 TOP 10 中," 蔚小理 " 全年销量均不超过 10 万辆,处榜单末流。与榜单前列的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销量相差甚远。
在 1-4 月新能源厂商销量前十排行榜中,新势力车企仅存两席,分别是小鹏汽车以 43563 辆位居第七,哪吒以 38965 辆位居第九,曾经的 " 造车新势力 " 领头羊——蔚来、理想均跌出十强。
为什么传统车企稍微认真一点,就革了新势力的命?事实上,造车新势力前些年的风光,不过是吃了市场空白期的红利,论研发体系、产品、技术、渠道、品牌等方面,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依然有很大差距。
传统车企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研发体系、技术实力、渠道规模等优势,都有助于降低新车型的成本。因此,比亚迪、五菱才能推出 DM-i 系列、宏光 MINIEV 家族等兼具性价比和品质的产品。
这就意味着,新势力造车往往要付出比传统车企高得多的代价,而新势力要想活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挣钱,这也注定了新势力的产品价格不会便宜。
众所周知,核心技术需要日积月累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投入,这些投入对于本就深陷亏损泥沼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面对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缺钱缺技术的新势力们,又何谈 " 颠覆 " 与 " 革命 "?
文 | 葫鹿娃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法
律
顾
问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