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进入正题。
在这篇文章发出后的一两个小时,相互宝就要正式关停了。
加入后,万一哪天生病了,并且病情符合规则,就可以得到互助款项。
这笔钱,由相互宝里所有参与者共同分摊。
点进去看看,好家伙,机哥一家三口,三年累计分摊 1418.74 元。
页面上,分摊数额写得特小,差点没看清。
这个分摊数额,在去年 12 月相互宝宣布即将关停的消息后,就没再增加了。
去年 12 月的一期互助 + 今年 1 月的两期互助金额,都由相互宝方面承担。
三期加起来,一共 17 亿。
嚯,才一个月时间,分摊金额高达这个数。相互宝都承担下来了,它的离开还算体面。
难怪大家都有种感觉,分摊费在逐渐上涨,就是这么来的。
相互宝给了两个方向的解决办法:
一是,想继续有份保障的原相互宝成员,可以无门槛、自主转投其他重疾险。无需重新健康告知,无需重新计算等待期。
医院初次确诊时间在 2022 年 1 月 28 日 24 时之前且确诊时在互助计划内的患病成员,仍可于医院初次确诊之日起 180 天内(含 180 天)发起互助金申请。相互宝平台将根据互助规则审核,审核通过的互助金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
好吧,运行三年的相互宝,就这样落下帷幕了。
机哥回头看看,相互宝发展这些年里,不断伴随争议。
首先是开通问题。大家还记得是怎么加入的吗?应该有很多小可爱说不清吧。
安利用户加入,互联网公司的看家本领了。
比如某次支付完后,弹出个红包界面;
等到某次扣款,才发现自己原来加入过相互宝。
但认真参与相互宝的朋友,也有过寒心时刻。这就引发第二个问题,病例赔付争议。
为什么能帮这个人?为什么那个人的求助申请不通过?
比如,有过产后焦虑状态的女子,后来患癌,相互宝以患精神病为由拒绝她,但女子认为医院已经证明自己未达到精神病程度,引发争议。
还有相互宝回应过的一些争议事件,包括解释为什么急性心梗去世的患者,得不到理赔。
里面涉及的条款复杂,还有医疗诊断这种专业界定,机哥就不展开说了。
但另一方面,相互宝资金披露不够透明,引发网友疑虑。
在相互宝宣布关停后,机哥刷到好多人说希望「退钱」。
不能退。
Emmm... 目前相互宝似乎没给明确答案。
机哥结合前两年情况推测,答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往简单说,大家的钱除了用来分摊,还会用来作为那颇为神秘的「8% 管理费」。
往复杂说,这管理费又包括什么呢?
机哥找到相互宝 2020 年度经营报告,说管理费的 41% 用在「调查审核」。
机哥看来,这投入也是辅助审核的,像 AI 辅助识别、视频远程面访,不都是为了审核患者申请嘛。
最终,相互宝在 2020 年收到 7.29 亿管理费。
哇,又是一笔巨款。
但问题是,即使有 7 个亿管理费,2020 年相互宝却还在「亏钱」。
加上美团互助、百度灯火、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等等相继关停,各家网络互助项目,似乎就这样,充满新鲜感而来,匆匆而去。
留下的,是诸多没回答的争议,是网友喊退钱的声音。
但相互宝等互助产品就丝毫没有可取之处吗?机哥觉得未必。
最直接的,互助产品有实实在在帮助到病患。相互宝三年来,解了将近 18.7 万成员的燃眉之急。
虽说它们是互助产品吧,但在普通人看来,作用跟保险很相似。
大家通过参与,能够意识到有份健康保障的重要性。
So,相互宝一说关停,很多人会惋惜没了份「便宜」保障。
机哥不止看到一位相互宝成员这样说道:" 我今天帮了你,是希望明天我万一有事,你能帮到我。"
人与人之间理想中的氛围,不就是这样互帮互助吗?
可为什么想来想去,很多人还是过不了心理那关,觉得自己的钱都打水漂啦?
机哥觉得,花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就别给自己添堵了吧。
像图中网友说的,其实真就是做了慈善。
我们仍然是幸运的。
PS:以后是不是可以吹牛,说自己又参加了个上百亿的大项目?
图片来自网络
能帮到人,做好事啦
给自己一朵小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