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春节临近,有人欢喜,有人忧虑。在房地产行业倍加艰辛的一年,关于年终奖、房企暴雷、裁员的烦心事,困扰着许多人,同样,旱涝保收的城中村分红,依旧羡煞旁人。
曾几何时,房地产人年底碰面,相互问候的或许是:" 你发了几个月的年终奖 ",但现在问的最多的,可能是:" 你还在吗,有被裁吗?"
时代的每一粒灰尘,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值此农历新春来临之际,八地君将从 " 年终奖、裁员、村民分红、房企暴雷 " 等不同角度讲述房地产行业的那些事。
本篇为系列文章第二篇。
趁着最后几个工作日,想和大家聊聊 " 副业 " 这个话题,给正处在职业转型期,或想做副业的朋友打打气。
上个月,某位同行在朋友圈发起 " 地产副业 " 的问卷投票,近百人点赞,答案五花八门。
先来看第一个故事。
01
吃播把我捧成网红
视频中这个眼睛小小,长着一张国字脸,留着平头,穿西装打领带,看上去十分呆萌的小伙,23 岁,是山西碧桂园的置业顾问。
因为一段吃播,意外走红。
与别的销售视频不一样,他不讲解项目、不谈楼市动态、不聊购房知识,只是简简单单坐在车里吃饭,吃的东西也是常见的食物,红薯、苹果、薯片、汉堡、各种面条。
最让网友感同身受是,他说每天发抖音是被公司要求的,并不是出于本意,像极了在职场艰难搬砖的打工人。
出于对他的喜爱,网友调侃,"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公司是想让你发宣传房子的视频?"
从 2021 年 11 月开始,仅仅 17 天的时间,刘英杰的粉丝从几百人迅速涨到了 21.3 万,意外走红带来的关注度,让他毫无防备甚至有点蒙。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坦言:自己业绩不太好,想让自己开心点。结果,东方不亮西方亮,卖不出房子去,反而因为吃东西火了。
成为网红的他在公司内部被称为 " 碧桂园营销人的天花板 ",与此同时,抖音上还出现了同事视角下的刘英杰、模仿刘英杰等系列视频。
目前,刘英杰积累粉丝数约 117 万,成为地产圈头部网红。
走红之后,他并没有离职的打算,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工作时间在售楼处接待客户,休息时间在网上更新视频,闲暇之余,用直播带货宣传家乡特产。
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故事,是挖姐的某位地产前辈,他就没有这样意外翻红的幸运了。
02
尴尬的中层和职业危机
" 过完年,就正式进入 40 岁。"
张晏(化名)看着手机上备忘录的提醒,一股难言的情绪涌上心头。
人到中年,职场过半,中年危机与失业危机让他措手不及。
从业 15 年,作为地产营销口的项目总,行业不景气带来的巨大落差,以及身份感的认同,双重焦虑裹挟着他。
眼看着营销线的业绩压力逐年攀升,曾经的知名房企骤然生变,组织优化调整,人员缩减(裁员)比例达到 50%。
更让他意外的是,由于公司用人成本的缩减,作为公司的老员工,竟然和新入职的管培生一样,无差别的被裁,整个团队的人都走了。
这几年,房地产行情不好,更不好的是,时常调动的职位和频繁跳槽的同事。
被裁的事情并不是一夕之间冒出来的,但他也说不准事情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对劲,细想起来,这场危机和房地产融资环境改变有着深层联系。
总之,在一个寻常的上午,公司的一封邮件宣告了他的终结。
失业的第一个星期,张宴有些难以适应。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联系了相熟的猎头,但找工作的难度,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见识过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和高薪的他,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焦虑甚至让他考虑起降薪转行的事。
是继续做地产相关的职业?还是转行?
又到了张宴做选择的时候。
在这个漫长的调整期中,张宴先是带着放寒假的孩子去了趟普陀山,又带着全家辗转绕道去了杭州。在与旧友的攀谈中,张宴的职业困惑似乎解开了。
一个清晰的行业生态链浮现在脑海中:用经验和积累做自媒体。
复盘自己 15 年的地产从业经验,从管培生开始,做过品牌,做过策划,当过总助,最后,一头扎进营销线上浮浮沉沉。
地产公司很锻炼人,轮岗制造就了一批 " 全能型 " 人才。
张宴懂品牌、会营销、写得了策划和文案,甚至还知道整个项目的操盘逻辑,最关键在圈内人缘不错。
完全可以继续做地产,只是转换身份,从甲方跳到乙方,写公众号,拍短视频,当 KOL 分享地产人的从业经验,闲暇之余,教人买房,付费咨询,带人看房赚取佣金。
做 " 知识付费 " 和 " 服务咨询 "。
03
需要副业的地产人
早在 2020 年底,一大批地产同行打算转行,但时间过去才不到两年,这批人里至少有七成都默契地选择了回归。
有未成功转行无奈回来的,有成功转行并主动回来的,还有成功转行但被迫回来的,其中有些人甚至经历了被房企裁员后,转行又被新公司裁员的跌宕剧情。
总之,遭受了社会的 " 毒打 " 之后,发现凭借数年房企工作经验,回归地产这条路的可行性反而更高。
这些回流的地产人,尝试了转行失败的他们,发现地产的规模、薪资与发展空间等前景,还是不错的。
有了 " 地产回流 " 的前车之鉴,即便行业不景气,大部分地产人仍然不愿主动离职的原因。
于是,副业就成了那些又想寻求温饱,又想谋求出路的 Plan B。
在他们看来,正式工作提供的薪酬增长正在变得微弱,面对物价上涨和多样的生活开支,从事副业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发奖金。
一方面,更换赛道,行业裁员潮引发的灵活就业,让副业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刚需标配。
另一方面,能摸鱼搞副业的职业其实很少,而且竞争比单一职业还激烈。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副业无法避免的陷入内卷。
2021 年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相关行业求职者数量居各行业之首,人员占比高达 14.73%。新增职位数不增反降,人才需求度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相当比例的地产失业人员只能转行就业。
在这些副业的例子里,涉及医美、自媒体、美食、美妆、母婴、园艺、烘焙、咖啡、命理、占星、知识、金融、法律、设计、创业、跑滴滴、送外卖 ……
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类:兴趣变现、时间变现、资源变现。
可以看到,无论是哪种副业,实际上和主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工作。
副业不是主业以外的避风港,更不是逃避现有难处的借口,它只能是对现有生活的另一种补充。要知道,那些副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人,前提都是主业做的不差。
副业这事,没点儿兴趣热爱,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它不仅仅是爱好,还可能是一场 " 爱的供养 ",利用爱好变现,甚至发展成未来的职业方向的一种途径。
盘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搞清楚优势,理性地看待副业,找准兴趣爱好,用爱发电,热爱才能长久。
出品 /ZAKER 房产
编辑 / 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