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抽检结果显示,有 22 批次不合格,总体不合格率为 19.5%。但划分平台来看,得物平台抽样不合格率为 50%,快手抽样不合格率为 40%,小红书抽样不合格率为 28.6%。
1 月 17 日凌晨,得物在其官微上对央视曝光其直播间所售产品抽查不合格率达到 50% 一事做出了回应。
得物承认了报道中所提及的商家所售产品的确存在问题,但主要问题是商品的标识标注方式不符合最新规定,商品本身的产品化指标和安全性方面符合国家标准。
换言之,得物强调商品不合格的问题出现在标识方面,产品本身的质量没有问题,但业内人士纷纷认为这是在被发现错误后还要进一步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检中心的另外一位工程师张丹丹也坦言,服装标识的错标或乱标,会对消费者产生欺骗或误导。
实际在商品质量问题上,直播带货平台太可不必 " 嘴硬 ",毕竟啪啪打脸的事并不少见。
以得物平台为例,其曾以" 鉴别服务 "为平台主要卖点之一,推出了" 先鉴别,再发货 "的购物流程。
具体而言,得物号称通过计算机识别、AI 辅助等技术来完成对潮品的鉴别与查验,尽量保障用户的正品体验。
据得物介绍,平台发出的每一件商品,都会经过多次复核查验,包括货品真假、瑕疵分级,再将货品快递给买家,买卖双方完成交易。如果鉴别为非正品,订单不会成交,商品将退回给卖家。
同样的,小红书、快手等平台也并非首次被曝出问题,这些平台近年来也曾公开对外宣称开展过针对平台商家 " 虚假宣传 "、" 虚假营销 " 等问题的整改。但目前从结果来看,相关的举措似乎并未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无独有偶,在 2021 年 11 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抖音、京东 、快手、天猫、小红书等 9 家直播电商平台进行了监督抽查。
抽查商品覆盖 96 个品牌 113 批次的婴幼儿服装、成人服装、丝巾、鞋类、箱包、蚕丝被等品类。经检测有 22 批次不合格(直播 12 批次,网购 16 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 19.5%,另有 6 批次未标注生产企业名称。
相比于这些品牌商家,明星、网红的各类直播带货翻车事件让消费者有着更深的感知度。例如深陷 " 假酒 " 风波而屡遭质疑的演员嘎子、表演艺术家潘长江;陈小春直播卖 9.9 元包邮的所谓金条,被曝只是金色塑料片涉虚假宣传。
还有罗永浩被曝销售假冒伪劣羊毛衫产品;网红主播林小宅自曝不清楚带货产品的货源真伪;即便是直播带货的 " 口红一哥 " 李佳琦,也曾因为夸大、虚假宣传而被监管部门进行处罚。
类似的翻车案例数不胜数,这也是直播带货行业亟待整改的一大顽疾。直播带货近期备受关注的另一大问题则是主播群体的偷逃税款行为。
对带货主播偷逃税问题的强化监管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对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问题的打击也刻不容缓。针对这两大行业顽疾的监管整治,才能真正让行业和市场进入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
被视为直播带货 " 鼻祖 " 的电视购物,也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如今电视购物的早已淡出公众视野,这背后虽然有平台和流量更迭的原因,但也不能忘了电视购物时代就曾出现过商品品质良莠不齐," 智商税 " 商品满天飞的情景。
这样的负面口碑影响下,也加速了行业的衰败。如今的直播带货市场如果不能避免这样的 " 赚快钱 " 陷阱,或将重蹈电视购物衰败的覆辙。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曾宪天 实习生 王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