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百万医疗险,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不陌生。近年来,百万医疗险可谓是风靡国内保险市场。一年交几百元就能获得上百万元的保额,以 " 杠杆高、人人买得起 " 为卖点,吸粉无数。
此前,艾瑞咨询与众安保险联合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提到:百万医疗险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 25% — 40% 的增速,到 2025 年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超过 2000 亿元。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近期,不断地有消息传出大批网红百万医疗险五一前下架,百万医疗险市场迎来一盆冷水。
那么 " 网红 " ——百万医疗险为何遭此风波呢?
这得从百万医疗险发展历程说起:
2015 年前后,通过线上销售、投保、理赔落实保单的互联网保险在市场中活跃起来。虽然互联网保险模式彼时已在车险、财产险、旅游意外险等险种中有了诸多成功的尝试,但健康险市场仍然是互联网保险企业从未踏足过的空白领域。
令人意外的是,百万医疗险自诞生以来,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根据艾瑞核算,2019 年百万医疗险用户规模已达 6300 万人,2020 年突破 9000 万。
此外,与车险、责任险、信保等其他一年期短期险种相比,百万医疗险综合成本率更低,利润水平仍有很多可调整空间。这个市场因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场。
这是因为:百万医疗险产品大多是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借助平台进行销售,这会发生客户流量等收费内容,而保险公司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没有议价权。" 这种合作本身没问题。但在费用率过高的情况下,从产品费用结构,也就是从综合成本率的结构来看就有问题了。
为了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以量换价,最后形成规模效应,不少保险公司为了在同质化地健康险产品中脱颖而出,出现一些不规范操作。
一方面,有部分保险公司将 " 续保 " 作为卖点成为其销售突破口。 这是因为,客户在购买医疗险时,关注点之一就是续保,而保证续保显然增加了产品竞争力,出现 " 短险长做 ",的情况 "
但据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相关规定," 保证续保 " 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保证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可继续投保,而且保险条款不变,约定费率也不变。也就是说,短期健康险的 " 可以续保 " 并不是 " 保证续保 "。
目前已有 100 多家保险公司公布了赔付率数据,综合赔付率差距悬殊,约八成综合赔付率低于 50%。其中,有 6 家保险公司的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高于 100%,最高达到了 173.87%。这种情况之下,就会让消费者出现因为保险公司产品停售而无法(继续购买)的风险。"
针对保险市场出现的乱象,监管出手开始整治。2020 年 1 月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意味着包括 " 网红 " 产品百万医疗险在内的短期健康保险将面临更加规范的监管。4 月 2 日,银保监会在此前 " 通知 " 基础上再度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引入费率调整机制。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太平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中英人寿、复星联合健康等在内的数十家保险公司发布短期健康险产品停售信息公告,停售产品数量达数百种,它们需要重新规范保险合同。
随着监管的进入,这个市场也即将开启新篇章。
文 / 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