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蓬夫妇很享受这里的环境。他俩每天一起来园上班,然后分头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这对 "85 后 " 夫妇,都是动物医学专业的硕士生,一个在兽医院当兽医,一个在熊猫馆饲养大熊猫。每天 " 见动物比见人还多 " 的他们,一边承担着辛苦枯燥的日常工作,一边用所学专业从事动物研究和理论探索,于这份有些 " 寂寞 " 的职业中获取满足感与成就感。本以为动物饲养和动物管理是一件 " 缺少技术含量 " 的事,但记者走近这对年轻人,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刘蓬一天的工作,从巡视各个动物展区开始。
上千亩园区,他骑着自行车,有时候一上午就可以兜完半个园区。整个上海野生动物园共有 200 多种、上万头动物,被划分成食草、猛兽、圈养等 7 个班组,由 6 名兽医分别照料。刘蓬几乎 " 认识 " 每一头动物,对它们的脾性了如指掌。
猩猩馆里,病号 " 莉莉 " 的恢复情况超出刘蓬的预期。最近几天,他每天都来探望这头拉肚子的成年母猩猩。一周前," 莉莉 " 开始拉稀、显得萎靡不振,粪便化验结果显示,它可能因受凉而患上肠胃炎。这属于灵长类动物常见病,怎样用药、药量多少,刘蓬都胸有成竹。
一上午忙完,刘蓬匆匆吃完午饭。刚拿起专业书想翻上几页," 灵猴天地 " 饲养员打电话来求救:" 有只赤猴被打了,伤势不轻。" 他赶忙背上两个沉重的医药箱 " 出诊 ",原来又是这只调皮的小公猴,它的后肢肌肉撕裂、伤口有十几公分长,腹部也破了个洞。" 马上要进行手术,以免失血过多。" 刘蓬请饲养员帮忙,找了块干净的草地,把小猴子就地按倒,局部麻醉后马上清创、进行多层缝合并消毒处理。当他处理完伤口直起身子时,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小时。
提升金丝猴繁育技术
刘蓬很喜欢这份工作。出生于 1989 年的他,因为从小爱动物,大学本科选了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则考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专业。他是徐州人,第一次到上海就喜欢上了上海野生动物园的生态环境,后来看到招聘告示,马上就投了简历,没想到园方第二天便通知他参加面试,后来他很顺利成了一名兽医。
他还记得,刚入职那会儿,被派到各动物饲养岗位去轮岗担任饲养员。" 起初,我面对大象、长颈鹿、老虎这些大型动物时心里有些害怕,但很快发现它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生性胆怯、有的爱凑热闹。大多数动物都很通人性,不会伤害对自己好的人。"
" 我特别感谢那只叫‘奇奇’的金丝猴,我的本领都是在它身上练就的。" 刘蓬曾经救活过一只刚刚出生的小猴,却对它心怀感激。
如今,上海野生动物园在金丝猴繁育与种群扩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繁育成活幼猴超过 50 只,全国不少动物园的金丝猴都从这里 " 输出 "。同时,园方在降低金丝猴流产率、死胎率以及婴幼猴死亡率等方面形成的技术成果,被国内各大动物园所借鉴,常常有兄弟动物园派兽医跟着刘蓬他们学习。
当网红熊猫 " 铲屎官 "
刘蓬和妻子孙文晓,常常会在熊猫馆相遇。夫妻俩的工作对话颇有意思:" 宝宝们多重了?"" 都超过 95 公斤了。"" 今天吃了多少?"" 竹子、水果和窝头都吃完了,胃口好着呢。" 语气像是在讨论自己的孩子。
" 对这两个宝宝的爱,化解了我的压力。" 孙文晓看着熊猫时,眼神很温柔。她记得,2019 年年初刚入职时,两头熊猫还是吃着 " 盆盆奶 " 的幼崽,呼唤一声 " 宝宝们 ",它们就会跑过来抱住自己的大腿。如今它们已经长成了饲养员都不能接近的大个子。
去年,雌熊猫 " 芊金 " 的体重一直比雄熊猫 " 雪宝 " 轻很多," 追体重 " 成为孙文晓日常照料中最重要的事。她告诉记者,由于所有熊猫都归属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来自四川的专家轮流常驻上海指导饲养,她跟着专家学习熊猫饲养方法,不断为 " 芊金 " 调整食谱,提高它对吃的兴趣,经过一年努力,如今 " 芊金 " 也越来越健壮,两个小家伙一次也没有生过病。
尽管孙文晓觉得自己还是 " 饲养菜鸟 ",可在刘蓬眼里,妻子对动物饲养很有悟性,做着他胜任不了的事。
春节快到了,这对共同照顾着野生动物的夫妻一致决定留在上海过年。七天假期里,他们一大半时间都要上班,只能 " 错时休息 " 照顾 3 岁的女儿,更多的时间,还是留给了朝夕相处的动物们。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