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舞台上,我不是编舞家,不是舞团的艺术总监。在这里,我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做回了一个简单的舞者。"《舞蹈风暴》第二季终极之战最后一轮,与黎星角逐冠军的谢欣在最后一支舞蹈表演前,对着镜头这样说道。
" 明明已经打算拒绝节目组的邀约,没想到竟然被谢欣‘洗脑’成功了。" 黎星笑道。
《大饭店》7 位主要演员,最后有 5 位舞者先后站上《舞蹈风暴》两季舞台。
黎星自嘲,所谓 " 艺术家的坚持 " 去哪儿了?
" 现在网络上搜索我和李艳超的名字,多半是我俩在《舞蹈风暴》上合作的《花样年华》。但的确也有更多观众从节目开始知道我们是十几年的同学、搭档,《沙湾往事》是我们的第一部舞剧。我和谢欣合作的《一撇一捺》也在巡演中。不管是《大饭店》还是《沙湾往事》《一撇一捺》,票房飘红,一定和节目有关系,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把因为《舞蹈风暴》走进剧场的观众真正留下来。" 黎星形容," 对我们来说,就像经历了一场旅行,只要没忘记初心,就不会偏航。"
为什么选择参加《舞蹈风暴》?节目之后感受到变化了吗?
李艳超:参加节目的想法不复杂,我们三个人私下有交流,大家决定一起参加。我们看到了《舞蹈风暴》第一季的质感,这是一个尊重舞蹈的节目,不会为了迎合观众而改变舞者的特质。我们只需要保持自己在舞台上原来的样子,做自己,目的肯定还是希望被更多人看见,带动更多人进剧场。
谢欣:" 谢欣舞蹈剧场 " 在上海已经 7 年了。7 年里,我是舞团艺术总监,带着大家往前走,难得有机会回归舞者纯粹的身份。刚好,又是在刚刚成为母亲的这个阶段。我给自己留出 4 个月的时间,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也有自我成长的可能。节目完成了,我很感谢自己这个决定。
现代舞在这个时代也许会给人离得很远的感觉。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站到荧幕前,告诉大家,现代舞其实是离所有人最近的一种舞蹈,希望舞蹈和剧场慢慢列入更多人日常生活的选择。
谢欣:参加节目其实越走到后头越坦然。一开始的确会烦恼观众是不是看得明白,后来发现不要低估现在的电视观众,不要怕他们不懂,不要担心他们不喜欢抽象的表达,而是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东西做到极致。
节目里竞争就会有输赢,怎么看待成为彼此的对手?
黎星:我是被谢欣说服决定参加《舞蹈风暴》的。当时我们对节目组只有一个要求,不能为了效果,刻意让我们去 PK。后来的赛制,让选手互相选出晋级者。当我们三个人坐在晋级者的席位上,心里是很骄傲的。这么多年在剧场的坚持,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其他选手的尊重。我和谢欣最后竞争冠亚军,我们在最后一秒相遇,其实是最完美的结局。
第一场节目之后,我的膝盖半月板就受伤了,后来又韧带拉伤。我和黎星苦笑,好像有点年纪的所谓艺术家参加小朋友的游戏,结果一开始就受了伤。后面的 4 个月,我和受伤这件事对话,也受到节目本身和其他不同舞种的舞者的刺激和启发。所谓跨界,就是走出自己既有的圈子,不走出来就不可能得到这些讯息。在 4 个月里密集创作了 10 个短节目,电视人的智慧和节奏感,他们的快准狠,对剧场人也是一种启迪。
虽然是一场游戏,但游戏中的哭与笑都是真实的。《舞蹈风暴》结束后,我只休息了两天,回到排练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又仿佛什么都不一样了。当你在剧场得到更温暖的反馈,为了节目熬的夜,彼此的鼓励都是值得的。这是一种不一样的幸福感,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自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大饭店》在大宁剧院图片来源:主办方 《舞蹈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