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乐才看来,人口出生率低与结婚意愿、生育意愿低直接相关。他发现,有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结婚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适婚人口平均结婚年龄较晚,2019 年女性与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 29、32 岁,高于全国平均约 25-26 岁。同时,上海的适婚人口生育意愿也偏低,不仅二胎生育意愿不高,二孩占出生人口比例仅约 25% 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结了婚却没有生育孩子意愿的潜在‘丁克家庭’已经占到 12.4%,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女性正在拒绝成为母亲。"
低结婚率和生育率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曾乐才认为,高昂的育儿成本、幼托与教育问题,以及女性平衡社会与家庭身份之间的困难等等,都是可能的因素。
对不少青年尤其是 " 新上海人 " 而言,解决住房仍是头等问题。" 与上海本地青年相比,新落户的上海人平均学历较高,但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在没有原生家庭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兼顾买房和育儿。" 曾乐才建议,为进一步贯彻 " 房住不炒 " 定位和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建租赁住房和保障住房应该配合上海招才引智等相关政策、为 " 新上海人 " 排忧解难。
曾乐才建议,应进一步扩大公租房社区建设,结合现有的公租房政策,简化流程,缩短排队周期。设立的租赁积分制度,针对将有孩、有孩、有多孩家庭给予较大的不同幅度的积分优惠,同时并对单职工有孩家庭及二孩家庭给予一定幅度的租金减免,后续根据其儿童就学情况,根据需要延长合同租期,保证稳定就学。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随着时间推移," 有房无贷 " 家庭将逐步增加。对此,曾乐才建议要推动住房公积金转型,分步建立育儿公积金,一部分不需要公积金买房、租房的青年市民开始,分步推进住房公积金转型,将 " 住房公积金 " 逐步改造成 " 育儿公积金 ",最终实现从 " 六个钱包买房 " 到 " 六个钱包育儿 " 的转变,在经济上给予青年父母有力支持。
此外,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女性博士研究生占比也逐年攀升。" 根据相关研究,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约为 24-29 岁,与研究生就学时间吻合。另一方面,在妊娠和哺乳过程中,母亲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很大,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女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想要兼顾学业、事业、家庭难度极高。" 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重视解决高知女性生育率低的问题,对此曾乐才建议,修订相关法规,保护女性研究生生育权。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吴頔 文字编辑:吴頔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