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棋魂》一开始就树立了高标杆,近 20 年前,这部横空出世的动漫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围棋逐渐衰败的局面,有数据显示,日本有近 100 万人因《棋魂》投身围棋行业,为行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而仅从动漫角度而论,《棋魂》至今保持着 9.2 的高分,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复盘《棋魂》的逆袭史,不难发现,它的成功,最关键在于把一个二次元的动漫,经本土化加工后,成为一个踏实的中国版 " 棋魂 "。
1997 年,香港回归在即,《东方之珠》的曲调唱遍大街小巷。生活在方圆市的小学生时光(对应日漫进藤光),在爷爷的杂物间翻出一个旧棋盘,无意间释放出南梁棋痴褚嬴。开篇定调就颇有 " 中国风 ",而让你真正产生代入感的,也不仅仅是那句谁都能哼唱的 "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
再说另一位主角。尽管还是穿着与日漫原著颇为相似的日本狩衣,但平安时代的藤原佐为已摇身一变为南梁棋痴褚嬴。而南梁皇帝萧衍本就爱围棋,这也为人物背景设定增加了可信度。
在对弈中从未有过败绩的褚嬴,一生只为寻找 " 神之一手 "。于是,当他千年后在一个围棋没落的时空回归,便天然有了冲突性。真人版《棋魂》的成功,落点之一在于传承了原作的热血及精神内核。" 棋魂 " 二字,既指代以魂灵状态现身的褚嬴,也暗喻棋痴一生的执着与执念。
而对剧外的我们来说,从日漫到中国版《棋魂》,这次 " 破次元 " 的尝试也留下不少启发。动漫作品可以夸张见长,人物性格的铺陈能诉诸于心理活动;剧版则不然,它有赖于演员的表演及戏剧冲突的展现。从这点上看,《棋魂》的改编显得很真实,不仅在于环境背景的真实,更在于人物性格、剧情推进的真实。只要足够 " 真实 ",即使故事背景及发生地都来了个大挪移,日漫改编又何愁 " 毁原著 "?
对话《棋魂》总制片人、小糖人传媒 CEO 朱振华
上观新闻:作为一部漫改剧,《棋魂》刚开播有一些争议,比如角色的和风服饰等,当时为什么保留这一设定?
朱振华: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我们参考了南北朝的设计资料,发现它里面是有中国元素的,中国服饰和日本服饰也是有传承的。只不过因为漫画的形象,大家先入为主认为是日本的狩衣。但实际上,我们是在中国元素里做了夸张,让它接近于漫画里角色服饰的感觉。作为服饰,我们想在漫画基础上找到中国自己的逻辑,也和服装设计一起考察了很多中国服饰的来源线索,它的做工是在传统中国服饰的基础上做了夸张,其实是有据可查的。播出后,我们也知道网友什么声音都有,但我没有去回应这个话题,还是让大家踏踏实实看戏吧。
上观新闻:播出至今,《棋魂》市场反馈很好,也引起了日本观众的兴趣,纷纷询问何时能引进到日本,这方面剧方有计划吗?
朱振华:实际上我们没想这么远。漫改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一个经典漫画的改编,压力可想而知。我们都很喜欢这部漫画,包括编剧,就因为喜欢,所以压力特别大,怕在这过程中毁了原著。出海反哺日本其实没想过,往后看平台有没有计划。目前来讲是没有安排的,到今天,我们其实还是在一个播出的过程中,并没有敢去想特别远的事。
上观新闻:漫画改编成真人版很难,因为漫画会有很夸张的呈现方式,但改编成真人后,要通过哪些处理,去保留漫改剧的特点,并且又显得不那么夸张?
朱振华:从漫画到影视作品,实际上是一个跨次元的创作。漫画有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它自己讲故事的方法和逻辑。所以到影视制作里边,很多方式是无法用的。在跨次元的改编创作里,要注重另一种创作逻辑,你要得其精髓,或者说你得深切了解原著的核。细核也好,人物的核心也好,理解且尊重它,然后忘掉。再把这个核心变成你影视作品的出发点和贯穿始终的一个东西。然后再去创作,再去看原著里的东西是不是走偏了,这个过程要不断去校准。
上观新闻: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棋魂》的核心是什么?
朱振华:" 执着 " 和 " 执念 " 是《棋魂》的核心。不管是为之努力的,还是最终放下的,都是从这个核心里去找自己的人生。包括原著及漫改剧,这都是一条比较重要的线索。执着和执念,一字之差,其实千差万别。
上观新闻:从动漫到网剧,《棋魂》做对了哪些方面?
朱振华:我不敢说做对了哪一方面,但有一点,把一个十几年的日本经典漫画,变成一个中国的故事,首先要做合理的本土化。我们第一件事是放在中国围棋发展的过程和历史中,让这个故事有根、有土壤。先把土壤做好、根做好,再长出来小光、小亮这些人物。从中国的环境里长出来,这一点很重要。你得让它有这样一个戏剧的氛围,但要建立在合理的逻辑上。做中国的漫改,首先是要放在中国的环境里。
第二点,《棋魂》的改编是偏现实逻辑的。它的写法和改法偏重于写实,它的这种写实感让你觉得这件事、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飘忽,但就是我身边的人发生的事。里面有个场景,有个下棋很有天分的孩子,他输掉一盘棋后说回去我可能不能下棋了,因为要回去高考。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刹那间就会秒懂。
上观新闻:放在一个熟悉的文化氛围里去讲述,它会有一种天然的文化上的亲近感。
朱振华:包括开始从 1997 年这个时间介入,包括褚嬴的回归、香港的回归。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在 90 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是中国围棋比较没落的时候,但又是世界围棋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包括后来的网上围棋,培育了很多新人,这些都是有考据的。漫改必须建立在一个相对真实的逻辑上,再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张熠 文字编辑: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