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做竖屏短剧,我们肯定不会赔钱的。"在横店做竖屏短剧项目的制片人心扬说。
在横店,像心扬这样的竖屏短剧制作团队大大小小至少有 30 个,产出的内容也多供给于短视频平台,这些竖屏短剧看起来制作粗糙、内容狗血,但事实上这些内容已经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特定观众群。
某短视频平台小剧场中,各式内容题材完全不输如今的网剧、网大,古装、民国、现代、甜宠、僵尸、惊悚、穿越、玛丽苏,虽制作水准欠佳,但内容的想象力绝对有那么几部是可以突破观众认知的。
第一次下载番乐的用户小杨也是这样的想法:" 内容真的太雷了,但是也真的有点好笑。" 当大部分传统影视人还将目光聚焦在传统剧集市场时,竖屏短剧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
在大量 PUGC 上传自己的作品之外,正规军也加入进来,早年的《生活对我下手了》让竖屏短剧成为风口和行业焦点,爱奇艺的竖屏短剧业务颇受关注,一年半之后,由腾讯微视、腾讯动漫主导的真人漫改竖屏剧《通灵妃》问世,凭借不拖泥带水的内容和较为精良的制作,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竖屏短剧《生活对我下手了》《通灵妃》海报
竖屏短剧市场情况究竟如何?大量草根内容是否可以在未来仍有一席之地?平台高投资扶持的头部项目将以何种方式盈利?竖屏短剧的内容还有多少想象空间,是否有可能成为和传统长剧集并立的内容品类?对于一个全新的内容市场,所有从业者都在期待寻找一个可行的方向。
成本 2000 元,有望搏得 4 倍利润
" 最开始知道平台想要做竖屏短剧的还是那些 MCN 机构,大概是从去年年中开始的。到了 2019 年下半年,做竖屏短剧的团队就多起来了。" 心扬之前做网络电影出身,带着团队转行来做竖屏短剧,在制作上算得心应手,但对这种内容的新形式还是没有那么强的感知能力,他的团队真正开始拍摄是在 2019 年年底。
年前已经拍完了一部 30 集的竖屏短剧,每集一分钟,后期也制作得差不多了,本来打算年后再开 2~3 个,但赶上疫情,整个团队就此滞留在了横店," 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也没闲着,还在和平台做一些前期的对接,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题材。"
每集一分钟左右,剧情并不复杂,一集剧本大约 100 字左右,从故事创意,到成剧剧本、筹备、拍摄、剪辑、后期、最终成片,一部 30 集竖屏短剧的创作周期最短可以只要一个月就能上线播出,时间较长的也不过 2~3 个月大概就可以制作完成了。
上一个项目还在拍摄,下一个项目的前期剧本策划已经做完了,如果不是疫情影响,从去年年末到现在,心扬的团队大概应该已经可以制作完成 2~3 部竖屏短剧了。
不少网大团队转行投身竖屏短剧,最大原因还是网大市场越来越艰难," 投资成本越来越高,内容审查也严格不少,平台早就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扶持政策,网大在不断精品化,投资金额要求越来越大,很多以前做网大的,承受不起现在的市场情况,都转来做竖屏短剧了。"
视频 app 平台竖屏短剧推荐页 ↑
一个竖屏短剧的剧组大概有 20~30 人,制片人、编剧、导演,再加上有长期合作的器材公司、服化道团队,对于网大团队来说,制作一部竖屏短剧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竖屏短剧对于演员也没有太多的要求,一部剧的角色概 5~6 个,演员基本都来自于能在传统影视剧中出演并有几句台词的特约演员,演技能达到竖屏短剧的要求,片酬大概 1000~2000 元一天。拍摄完一整部竖屏短剧,大概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
" 我们做的剧,一集的成本大概在 2000 元左右。" 心扬透露,如此控制成本是因为平台的保底政策," 如果我们把作品的独播权卖到番乐,平台购买独播的最低评级就是 B 级,保底价格是 2000 一集。"
也就是说这部竖屏短剧,最差的情况就是只拿到了保底成本,从制作团队的角度出发,是一定不会亏钱的,再加上后期还有会流量分成,制作团队多少都会赚到一些。
如果 2000 块也能做到足够优质的内容,评级评到了 S 级标准,保底金额将会变成 1 万 1 集,利润高达 4 倍。也就是说,如果一部 30 集的竖屏短剧,成本可以控制在 6 万以内,最终获利至少可以到达 24 万,这还不算用户的流量分成。
视频 app 平台竖屏短剧推荐页 ↑
当然,从 B 级到 S 级之间,平台对于内容的要求也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从拍摄画面的清晰、流畅到要求镜头语言丰富、场景多变、质感高级,剧情也从简单的要求完整性变成了必须有吸引力、悬念冲突设计合理。剧集整体的要求更需要从风格明显提升至制作水平超高。
" 如果能到 S 级,或许还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但也需要前期投资的金额更大一些,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有风险的。"
在横店,80% 的竖屏短剧团队都可以实现盈利,但是大家依旧更喜欢这种全额保底+流量分成的内容模式," 我们也关注着一些大平台动态,但是他们对于剧本、服、化、道的要求太高了,全是按照精品来做,暂时大家都不会做有太高风险的投资。"
头部竖屏短剧依然匮乏
低成本的内容已经不胜枚举,但竖屏短剧的头部内容却凤毛麟角。2018 年 11 月,《生活对我下手了》在爱奇艺播出,竖屏短剧 " 风口 " 来临的号角吹响,但之后一年,竖屏短剧却集体哑火,直到《通灵妃》上线。
豆瓣评分 7.1,上线后 " 空降 " B 站热门榜、电视剧榜、搞笑榜第一,上线一周全网播放量破亿,目前全网播放量 3.8 亿,还在持续增长中。这样的成绩算得上如今竖屏短剧市场的标杆。
竖屏短剧《通灵妃》人物海报
" 做竖屏短剧真的没那么简单,我觉得相比较于传统的影视内容,它的创作理念、拍摄方法、镜头的运用各个环节都是被重新定义的。"《通灵妃》主创团队大脑天宫创始人苌江向娱理工作室强调。
大脑天宫在传统影视行业耕耘 3 年,领域涉足电影、网剧等,但是这些内容都比不上一部竖屏短剧给他带来的震撼大," 这是一个完全新的认知体系。"
" 我们不想去做别人做过的东西,不想重复,传统领域确实,整个行业没有特别大的创新空间了。" 无论是平台对于内容的筛选机制还是创新玩法,大多都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这个内容体系想要通过某一部作品去改变,颇有难度," 像我们这样的团队,想要在传统影视行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还是阻力的。"
《通灵妃》由腾讯微视和腾讯动漫主投主控,苌江团队是该剧的承制方,负责视觉翻译工作。52 集的内容在横店拍摄了 14 天,整个拍摄团队 70 多人,规模不亚于一部小网剧或者一部网大。
" 很多事情,是你之前根本不敢想的。" 比如《通灵妃》在杀青后的第十天,第一集就已经上线了,这样的速度,在传统影视行业中,根本不可能完成。
" 我一直在和我们团队的人强调,我们开始做这个项目,就要全部换一个想法,要重新去认识竖屏短剧这个内容,不要带着那么多天生的优越感,要打破自己的执念,并适应新的市场节奏和打法。"
竖屏短剧《通灵妃》剧照
传统影视行业出身对于苌江来说,除内容制作能力上的优势之外,其它似乎也都还在探索中,故事层面很多创作方式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内容承载力也是不一样的。
" 新媒体领域最好的东西就是没有所谓的规则和规定,这是创作者的创作自由,也是观众的选择自由。"观众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内容,所有的内容,无论是头部、腰部、尾部的内容,都有了其存在即合理的理由。
相比在横店拍竖屏短剧的团队,苌江团队能在《通灵妃》这个项目上获得的利益收入目前只是一些承制的利润,这个利润率和做一个网剧的承制方相差无几。
但苌江更愿意将这次在《通灵妃》上的尝试作为一种 " 新型内容的投资 ",而不是说要靠这一部剧就赚多少钱。
和市面上流行的竖屏剧相比,《通灵妃》的制作成本颇高," 如果按照每分钟的单价来对比,我们的成本也许并不低于市场的影视剧作品,但这正好反映了我们投入做精品竖屏短剧的决心。" 腾讯短视频社区产品部副总经理李啦分析。
" 现在的市场中就是会有这样的误解,觉得竖屏短剧的设备可以不讲究、剧本也不讲究,只要有两个人就就行了,早晨开会点子有了,恨不得晚上就能拍出来,可能大家理解的都还是段子剧。" 李啦正在做的就是让行业和观众,慢慢消除对于竖屏短剧的误读。
竖屏短剧《通灵妃》真人 + 动漫人物版海报
从选择 IP 到最终呈现给用户,《通灵妃》也经历了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原著作者和编剧团队一起碰撞改写,一起探索竖屏短剧的剧本到底要如何改编,不同于传统娓娓道来的方式,短视频更多的是直给。
在剧本阶段,李啦经常会问编剧两个问题," 这部剧的价值观是什么?每两集之间的气口是什么?虽然每集剧本并不长,但也要有自己传递出来的创作理念。" 现在能做竖屏短剧的编剧几乎没有,传统编剧的创作思维与之不同,可能对于小体量内容多少有些不屑,新的团队还需要不断挖掘。
竖屏剧风口真的会来吗?
发展不到两年,无论是平台还是创作团队,对于竖屏短剧未来的发展可能,以及盈利模式都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行业处在最初期阶段,也是机会最多的蓝海时期,竖屏剧 " 风口 " 什么时候会来?此时入局是否是最好的时刻?与平台的合作模式,除了承制、分账之外,还有哪些可能?平台对于内容的包容性如何?
"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合作还是很开放的,而且未来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状态。" 李啦说 ,在甄选头部项目合作团队时,初期还是会谨慎选择,一旦项目类型更多元化,我们也将尝试合作更多不同类型的团队,最核心的还是看重他们对竖屏内容的理解,以及敢于打破固有藩篱的创新力和探索力。
视频 app 平台竖屏短剧推荐页 ↑
和网大类似,平台更倾向于自己投资、甄选承制方来制作头部竖屏短剧内容,但未来也会和更多合作方进行分账模式的合作,这也是未来有可能成为主流合作模式之一的合作模式。
然而现阶段,囿于行业整体水位较低,最终的分账数字可能并不太乐观,大部分平台都会给到合作方一些保底,但保底的金额各有不同。以腾讯微视为例," 我们更倾向于保住合作方的 1/2 或者 2/3,至少让他们有资金可以动工,但是最终的利益如何,还是取决于内容的好坏。"
不同量级的内容多了,题材类型丰富了,合作模式也会逐渐多起来,除了这些头部和分账作品,还有另一部分只是在平台申请账号,自主研发自主上传的 PGC 内容,甚至也有获得更多商业自由的权利," 我觉得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的作品可以有自己的商业化收入,作为平台也会给到这些人机会,为创作者寻找更多的商业化盈利空间。"
视频 app 平台竖屏短剧推荐页 ↑
除了合作模式,竖屏短剧的内容玩法也会逐步创新。
以腾讯微视为例,与腾讯视频的头部项目联动,做一些 IP 剧的平行番或者内容支线的番外作品的操作性就很强;一些人气颇高的配角,可以在竖屏短剧中成为主角,继续开展自己故事线的更多可能;同时,如果竖屏短剧可以作为 C 组一起拍摄,其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在内容的盈利可能上,除带货之外,竖屏短剧也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全新商业广告方式,再加上竖屏短剧的互动功能也在不断研发,除 to C 层面的盈利可能之外,to B 的新玩法是什么,各家平台也还在研发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竖屏短剧的发展对平台的依赖性更强,无论是 to C 层面的盈利,还是 to B 的新玩法,很大程度取决于各家平台自身规划和产品功能完善,每一颗棋子落下都有不小的风险。
发展势头如此迅猛,竖屏短剧会成为和网剧、网络电影、电视剧、电影一样并行的内容品类嘛?李啦给出的答案是:" 不确定。"
" 我不敢说这个类型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也许未来手机的形态改变了,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或许竖屏短剧就是一个中间宿主而已,但是在用户熟悉之后,一定会有新的内容形式不断更迭出现。"
无可否认的是,竖屏短剧的 " 风口 " 似乎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