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看《猫和老鼠》都觉得太假了,猫怎么可能会被揍成这个样子,可笑。
直到长大后我也养了猫,才发现幼稚的人是自己。
当你试图用门关住一只猫时,就会看到它变成一张猫饼,从门底的罅隙滑进来。
然后它就当着你的面,再度膨胀成三维生物,扭腰晃胯的姿态像是嘲笑着你的无知。
这种生物实在太会钻空子了,掌握脱水科技的三体人在猫咪面前都得甘拜下风。
但由于这种在猫咪身上发生的维度变化,已经超出了现目前地球的科技上限。
所以我们秉承着返璞归真的理念,选择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把它归结为物态变化。
而铲屎官们也都下意识的认为猫是固态,能钻门缝只不过是变软而已。
就连历史上最著名的猫奴,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列宁也曾说过," 判断一只猫的属性,不是根据它有多扁或有胖,而是根据它原本的样子 ",养了 7 只猫的同事小伟对此深信不疑。
就像普朗克说过那样,物理学不能单靠 " 思维定势 " 来获得突破,它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
真正的科学是需要整理大量的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和结论的,这是爱因斯坦留给后人的宝藏。
法国里昂大学的教授 Marc-Antoine Fardin,通过流变学(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力学)中的 " 底波拉数 " 证明 " 猫是液体 " 的理论,并一举斩获 2017 年的 Ig 诺贝尔奖。
" 如果以猫为例,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它们就可以适应容器的形状。如果它们一段时间后能变成液体,那么猫就是液体。"
这一结论看似反常识,但仔细想想却又入情入理,毕竟科学的事情有时就是那么疯狂,一百年前又有谁会相信人也能上天。
水往低处走,猫往楼下流,一套连招下楼梯行云流水,顺便带走了楼梯上的灰尘。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怀疑老子当年说这话时,手里正撸着猫,结果撸着一半就 tm 流进缸里了。
喝完咖啡的水杯经常会长出一只猫,这是猫主子奖励铲屎官的洗杯服务。
猫就是如此刚柔并济的生物,它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在不经意间展现的曲线美,不过是为了征服人类所做的练习罢了。
说真的,我这就准备去写论文、投期刊,明年的诺奖指日可待。
或许还会动摇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石,开创一门新学科——猫的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