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张亚君 文 / 图
来!先跟你说说我的博物馆故事:到首都北京,我专门安排了一天时间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到十三朝古都西安,我早上五点就去排队,为的是能早点进入陕西省博物馆;而我的家乡甘肃,有一尊享誉世界的宝贝——中国旅游标志的原型——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
这么说吧,快速的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定要去博物馆,寻找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也一定要去博物馆。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 " 国 " 字头的博物馆,我们身边还有一些 " 民 " 字头的博物馆正在茁壮的成长着。
有质量 有课堂 重担当
甘肃天庆博物馆里的藏品有彩陶、名人书画、中外名人礼札、名贵木材、唐卡等艺术珍品,2017 年 12 月,甘肃天庆博物馆以 1.96 亿元的价格竞得的国家级藏品——赵孟頫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为了甘肃天庆博物馆的 " 镇馆之宝 ",这也是现在市场上唯一一件可流通的赵孟頫的心经书法作品。
除此之外,傅抱石《茅山雄姿》、齐白石《双寿图》、《明人金笺扇集册》等珍贵文化藏品也收藏于甘肃天庆博物馆。而仿真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全套清乾隆敕修版《大藏经》原经板刷印本的入藏让甘肃天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再添砝码。" 博物馆的价值首先就要体现在馆藏文物的质量上,而这一点,甘肃天庆博物馆的起点很高!" 这是一位博物馆迷留在参观完天庆博物馆在游客留言板上的一句话。
甘肃天庆博物馆创始人韩庆认为,文化传承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青少年应该较早走进 " 博物馆课堂 ",接受 " 博物馆教育 ",让文化自信深入到青少年学习的方方面面。
有成绩 有困难 正努力
甘肃天庆博物馆从去年开馆到今天,已经整整一年有余,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累计接待参观近 20 万人次,外宾 1500 人次,各级政要百余场,举办各类展会十余场,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近万件。
据了解,已经研发成功的文创产品有馆藏《心经》仿真册页,有结合利用馆藏《明人金笺扇集册》及《心经》元素制作的高白瓷上下杯,《清敕修大藏经选本》《四库全书》套装、以及中国风的手账、电脑包等周边文创产品。
" 博物馆的文创做的非常精美,价格也很合理。" 游客深深地被这些文创产品吸引并心甘情愿的掏出自己的钱包,在他们看来,带走的不光是一件商品,更是甘肃的文化符号和对天庆博物馆之行的美好回忆。
有成绩 有创新 寻 " 初心 "
2019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他的一句 " 黄河之滨也很美 " 给了天庆文创新的创作灵感和方向。甘肃天庆博物馆融合进了五泉山、马踏飞燕、中山桥、羊皮筏子、黄河母亲、兰州水车等元素的冰箱贴、笔记本、胶带已经制作完成,并陈列在文创中心最显眼的位置。
那么,甘肃天庆博物馆的初心究竟是什么呢?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记者,在这次采访工作开始前,照例上网查询了甘肃天庆博物馆的相关资料,但所得并不是很多,因为这座博物馆至今也只是一个一岁刚满的 " 稚童 ",我有点不踏实。但是,当第二天我踏入天庆博物馆的第一时间,我就知道,这个地方,将有着非常多的 " 宝贝 " 等待着我的发现。
甘肃天庆博物馆是一家民营博物馆,但不管从藏品价值等级,收藏种类品相,还是从馆内服务质量,藏品衍生价值挖掘等方面,都是一流的。这一点让我在本次采访中好几次 " 哇 " 出了声。
同时,天庆博物馆也同样遇到了和全国其他民营博物馆一样的困境和挑战:庞大的资金需求,如何满足?但即便如此,甘肃天庆博物馆目前仍在天庆集团的资金支持下通过文创,努力的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传播自己的价值,很多国宝级展品也把足迹留在了甘肃天庆博物馆,而因此受益的是像你我这样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普通人。
作为这篇报道的笔者,我希望您能看到甘肃天庆博物馆的价值,带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博物馆看一看,我也希望您能看到它的困境,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它,如果您不知道怎么做,不妨在天庆博物馆的一楼挑选一件精美的天庆文创产品带回家,因为,那些文创产品正是天庆博物馆为自身 " 造血 " 的 " 干细胞 ",它正在努力的 " 活下去 ",你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