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4 日,在 2018 年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四届深圳国际创客周火热进行之际,GOSH 公众开放日活动—— GOSH 全球开放科学硬件大会拉开帷幕。活动向深圳市民及创客代表介绍开源硬件项目、项目合作成果,同时分享 GOSH 2018 讨论总结及亮点。
本次大会由 11 名嘉宾带来精彩演讲,其中剑桥大学莎特沃兹基金会研究员 Jenny Molloy 是 GOSH 的核心成员组织者,围绕 "Gosh:2025 让开放科学硬件无处不在 " 的主题发表演讲。加纳的技术创新中心 Kumasi Hiv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orge Appiah、技术员 Harry Akligoh 以及贝宁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Justin Ahinon 展示了非洲开放科学与硬件项目。瑞士骇客协会主席 Rachel Aronoff 带来如何使任何人都能通过检查颊细胞中的 DNA 损伤来测试其基因组完整性的主题演讲。另有电子工程师 Kaspar Emanuel、开源云 P2P 软件 Subutai 用户社区经理 Felipe Fonseca 分别介绍自己创立的开源平台及研究成果等。
开放科学硬件是指用于科学目的的硬件,其设计可与其他人分享并供其使用、重建或开发,帮助公民科学与社区科学的发展,并最终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大众化。开发科学硬件可以包括显微镜,水质监测设备,生物技术等。全球开放科学硬件(The Gathering for Open Science Hardware,GOSH)是一个多元化的全球社区,致力于分享开放的科学研究工具。本次 GOSH 全球开放科学硬件大会围绕 " 扩展硬件,发展 · 社区 " 的主题,引导深圳市民及创客代表了解开放科学硬件的主要内容,以及目前硬件构成了科学实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分享交流关于开放科学硬件与再生科学的经验,增加公民科学与社区科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平等性。
深圳作为中国的 " 硬件硅谷 ",在开放科学硬件方面亟待提升。GOSH 号召为在政府、非营利机构、初创企业等各类机构中供职的个人以及机构外的独立研究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为从事科学的人提供了新的空间,从而让更多的人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这个理念与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的精神不谋而合,并同深圳开放、创新、包容的大环境十分契合。
据主办方介绍,与深圳 " 创客地图 " 上遍地开花的众创空间相似,开放科学硬件为致力于创造的人提供开展研究和创新的条件,证明研究可以发生在学院内外、实验室内外、商业空间内外,带来文化的革新。在深圳的创新沃土之上推广开放科学硬件,许多非专业研究机构人员也可以成为一名研究者、创造者,推进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大众化。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